一時之間,大明上下發出極致的歡呼聲。
之前罵得都狠,現在愛得就有多狠。
厲害了我的皇。
朱見漭一戰解決了兩個核心政治目的,一,亮劍於外,震懾天下;二、解決糧食問題,為大明提供後勤保障。
最妙的是,沒有陷入戰爭泥潭。
朱見漭下令託管印度後,任免朱厚煐為印度督撫,督撫整個印度。
他對開疆拓土不感興趣,但需要印度為大明源源不斷提供糧食,緩解國內糧荒。
他對秦晉皇室也沒有趕盡殺絕,還會從兩國皇室中挑出一個,扶持當王的,皇帝就別想了。
打完戰爭後,朱見漭瀟灑的回國。
這一次,大街上全是擁躉,人人歡呼。
彷彿大蕭條帶來的影響,不復存在了。
這就是戰爭的妙處。
能提振人的信心。
但可千萬不能亂用,朱見漭是有百分百的把握,才敢打這一仗的,如果繼續打的話,大明會進入戰爭泥潭。
這兩戰勝利,有著巨大的偶然因素。
因為大明沉寂十年了,無人知道大明的底細。
朱見漭今年七十二歲了,誰也不知道他究竟有沒有當年之勇。
最重要的是,飛機的妙用,這是老爺子留給他的寶貴遺產,他不敢擅用。
如果朱見漭自矜自滿,繼續打,大明的虛弱就會露餡了。
就算他偷偷備戰,兵卒的水平,其實是不如很多藩國的,就說秦晉兩國的兵卒水平,就比大明強上那麼一丟丟。
這次,大明吸納了兩國強兵,算是緩解了國強兵弱的窘境。
現代戰爭,也需要軍人勇武。
而他恰到好處的停止戰爭,給世界留下無限遐想。
果然。
世界各國都很有默契的停戰了。
大家都有點被大明突然展現出來的軍事實力嚇到了。
大明有點強得可怕。
尤其朱見漭打了十二場戰役,場場那麼漂亮,就算沒有飛機襄助,大明也有把握在三個月內,解決兩國,拿下印度。
因為朱見漭打仗太漂亮了。
現在的戰爭好打,因為不管印度還是非洲,大家都是漢人,說的是一樣的話,寫的是一樣的字。
朱見漭打仗,也沒有屠殺平民,甚至還有膽子大的平民來看熱鬧,看見朱見漭的車架還跪下磕頭來著。
也不是擴大地盤,要佔領城池。
更不會屠殺宗室,所以秦國和晉國宗室很快就投降了,連猶豫都沒有,也就朱見湛受不了打擊自殺了。
大明還會從他們的後人中扶持一個人當王,一切照舊。
只是重點打擊,達到政治目的即可。
這樣戰爭就比較好打。
民間也沒啥抵抗情緒,反而看熱鬧的比較多。
而且還不殺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