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是一定要有皇帝制嗎?
那我就來改變皇帝制!
他是個勇士,一個試圖改變制度的勇士。
而戚繼光,辭官歸鄉,主要是對朝堂的不信任,他是個理想主義者,和他一樣的理想主義者是徐光啟。
也受到了張居正案的波及,而影響到了仕途。
徐光啟開啟了暴走觀測生涯,天文學家徐光啟上線了。
戚繼光則回家著書立說,紀效新書要出世了。
萬曆二年,世界大戰終於告一段落。
在巴黎舉辦和會,全世界所有國家出席,參與重新分配世界。
對於那些滅了國祚的藩國,將不予重新立國。
大明對於吞併的整個東亞,如沈國、息國、郤國和虞國,都不肯吐出來,還有夏威夷,大明宣誓主權。
除此之外,其他地方,大明將逐步退兵。
而大明必須承認,二戰之後的所有領土範圍,也就是說要承認,各國吞併的新領土。
這樣一來,世界上的小國基本被滅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二十幾個大國。
世界詭異地被整合起來。
巴黎和會上,明使嚴厲要求各藩國恢復原有宗藩體系,依舊奉大明為主,所有向大明宣戰的國家,必須承認戰敗,並支付賠款。
這話可引起了各國的激烈反對,大不了就再打。
整個和會,持續了整整一年半。
最終多國達成一致,大明建立Z26峰會,由世界26個大國組成,大明必須承認各國獨立主權,國與國之間平等,且不許干涉其他國家內政。
各國承認大明的現有領土。
戰敗國,支付一明元戰敗賠款。
且五十年內,不再發動戰爭。
和約一簽訂,在國內就被罵瘋了,巴黎和會的和約,彷彿是一部喪權辱國的和約。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完全不一樣,大明完全是戰勝國呀,大明的軍隊,攻到各洲上去,皆取得了戰略性勝利,海軍節節勝利,取得了輝煌的海戰成果。
大明是完全的戰勝國,怎麼可能就獲得這點戰果呢!
別忘了,全國百姓都指著這點戰爭賠款恢復生活呢,朝中也指著戰爭賠款還債呢。
別以為戰爭就沒花錢,朝廷可欠老多錢了,都等著用戰爭賠款賠呢。
結果,巴黎和會剛簽字。
百姓懵逼了。
成群結隊的百姓上街遊行,要求朝廷不在這和約上簽字,他們要戰,那就再戰!大明不怕戰爭!
全國上下,再戰之聲,甚囂塵上。
朱常治嘴巴里鼓幾個大泡。
簽字是他點的頭。
問題是,大明無力再戰了。
本來大好的局面,被他爹給葬送了,現在說再戰,拿什麼打啊?
整整十九年的戰爭,已經是全體百姓勒緊褲腰帶攢出來的了,別說民間,朝廷也指望著戰爭賠款回血呢。
同樣的,戰爭壓榨光了各國的元氣,說實話都拿不出錢來。
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參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