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認為,世界大戰,永遠是權貴的大戰。
歸根結底,是老皇帝搞分封的時候,為彼此制衡,導致分配嚴重不均,老皇帝的藩國保護制度,也是這場戰爭必然發生的導火索。
這是一場權力的戰爭。
至於波及到金融領域,波及到民生。
心腹之臣猜測,可能是野心家推動民間,故意造成民間動盪,進而進行大肆徵兵。
從分封之初,就意味著未來會爆發大規模戰爭。
從老皇帝的世界構架圖上就看得出來,他這種牽制思路,是為了大明永遠稱霸。
藩國王族沒有傻子,老皇帝活著的時候,景泰宗藩體系尚能維持,老皇帝死亡後,景泰宗藩體系立刻崩潰。
而且,華夏人心裡根深蒂固的大統一思想。
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西亞、中亞、南亞、東歐、西歐,必然要從分裂走向統一的。
未來世界的局勢,必然是多強,沒有弱國。
景泰宗藩,從制定之初,就是為了讓藩國打仗,大明居中調停,所以世界大戰一定會發生。
可是!
這裡面出現了一個變故。
老大朱見淇被廢,老四朱見漭登基。
分兩點來說:
其一,身份問題。
朱見淇是嫡長子,無可厚非,又是所有兄弟的大哥,不管他人品如何,他繼位之後,景泰宗藩體系尚且能維持。
朱見漭登基,就一定維持不住。
因為朱見漭上面,有三個哥哥,人家憑什麼聽你弟弟的話?憑什麼!
其二,性格問題。
朱見淇是守成之主,他沒有吞併世界的野心,也沒有這個能力。
朱見漭則不一樣,這是個馬上皇帝,他有野心,又有能力,從他將興都庫什山脈變成歸墟省,就看出他吞併世界的野心了。
所以說,當初制定景泰宗藩體系的時候,是為朱見淇量身定做的。
可後來出現了變故。
朱見漭登基了。
這套宗藩體系,必然在朱見漭手裡崩潰。
因為朱見漭本身就是一個開拓心極強的人。
別看老皇帝活著的時候,壓著他。
現在老皇帝死了,沒人能壓得住他了。
如果細心的朝臣還會發現,朱佑梐也不是個省油的燈。
那麼問題就大了。
藩國皇帝沒有傻子,把現在的世界當成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國君都可以說是賢名之主,個個都有野心。
而且,還沒有春秋戰國時期的限制,那個時代在摸索制度,現在全世界則制度健全,且更加血腥殘暴。
他們比大明朝臣更瞭解朱見漭呢,畢竟朱見漭在東歐三十年,做的那些事天下人都知道。
這樣一個野心勃勃的老四登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