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門之前,孫太后曾試探朕。”
“因為乾清宮中密探遲遲沒將訊息傳出去,她慌了。”
“所以來試探朕。”
“朕去見她,是犯下最大的錯誤,差一點點朕就被毒死了。”
“可朕若不去,奪門之變很有可能不會發生,那麼這些敵人就在此潛藏起來,朕沒有辦法找出他們來了。”
“所以,朕鋌而走險,去仁壽宮拜見孫太后。”
“朕還記得,孫太后拿一碗藥,差點就毒死了朕,當時的朕,真的沒有反抗的餘地。”
“幸好,孫太后沒有走極端。”
“或者說,她不願意用自己的一世富貴,換取朕的命!”
“朕也是過了很多年才發現,她愛自己甚於愛兒子。”
“朕僥倖脫身後,就從察覺,到基本確定不對勁了。”
“朕就讓王誠收回宮門鑰匙。”
“在這個時候,就發現了東華門守衛,門達不對勁,朕嚴刑拷打門達,他也不招供。”
“越是這樣,朕越懷疑。”
“甚至可以確定了,朱祁鎮要復辟!朕就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最快的反應!也是朕能做到的,唯一準備!”
“果然,夜半時分時,奪門之變發生了!”
“朕從來沒見過,朕的哥哥,是那般勇猛,難怪能親征瓦剌呢,難怪能帶著瓦剌大軍,攻打北京城呢!”
“原來,他也是一員猛將啊!”
“他率人攻打宮門的時候,朕才知道,原來他是一員蓋世猛將!”
“他不該做皇帝的。”
“他該做將軍的!”
“他也不該打瓦剌,就該打自己人!”
“就如景泰元年,他率領瓦剌人,攻打北京城那樣,所以朕封他漠北王,他是真的適合當漠北王。”
朱見漭看得出來,他爹對朱祁鎮恨到了極致。
可從後來的表現來看,老皇帝似乎又沒對朱祁鎮進行多少報復,可見他爹對朱祁鎮的感情是複雜的。
“他在宮門之外,率領強軍,完全掌握局面。”
“朕在宮門之內,猶如待宰羔羊,不知前路何在,亦不知會生會死?”
“朕質問他,何為仁義禮智孝?”
“他惱羞成怒,率大軍猛攻宮門,朕知道,朕觸碰到他心中的痛處了!”
“原來他也有愧疚啊,也有恐懼啊,也有不安啊!”
“朕還以為,他害死那麼多人後,會心安理得呢!”
“可他的不安,化成了怒火,炮轟向朕!向皇位發起了第二次衝擊!”
“真是可笑,而又無恥啊!”
“唉,那場奪門之變,對朕來說,是人生的轉折點。”
“宮中的歸檔,你該看過的。”
“整個過程,十分緊張刺激,叛軍已經攻打進入奉天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