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景泰五十年之前,朝鮮省人口都往南跑,漢城、釜山、春川人口太多了,整個朝鮮北部空虛,人口高度密集集中在南部。
而南部地形比北部更惡劣。
朝鮮這塊爛地,北部特別爛,南部是爛到了極致。
所以古代中原王朝真看不上這裡,真的不想要。
否則大唐怎麼可能不要?明清都有朝鮮請求內附的記錄,全無例外的拒絕了。
朝鮮,類似於貴州的地形,丘陵溝壑,沒個好地方,種地不打糧,放牧沒草原。
以本地的地理環境極限,最多能養活兩千萬人口,還不能吃肉。
如果吃肉的話,也就三四百萬。
極限了。
景泰朝的朝鮮,吃的是東北糧食,之所以南部繁華,因為距離東北近,從吉林的海港出發,不用繞行整個半島,節省運費。
還有一點,則是朝鮮的王都在漢城,有天然優勢,其次是氣候環境比較好。
在景泰五十年之後,朝廷就傾斜資源發展平壤。
在十五年間,春川人口急速下降,漢城人口也從2700萬人,降到了2300萬,釜山也從2600萬人口,下降到了2000萬。
人口北流,也是保護朝鮮土地,謹防朝南土地荒漠化。
緩解北方人口嚴重空虛的窘境。
所以,平壤物價奇高,朝廷寧願貼錢,也不能任由人口向南流動。
平衡發展,是景泰朝的主基調。
朱見漭秉政後,在這方面一以貫之。
平壤一份盒飯,敢賣60元,在人均工資3000元的時代,敢賣60元,誰敢信?
這是普遍物價。
京師怎麼樣,整個北直隸1.7億人口,繁華到什麼地步了,寸土寸金吧,一份盒飯,15元而已。
東北物價最低,長春一份盒飯6元,哈爾濱7元,海參崴6元,瀋陽6元,大連7元,漢城8元。
就平壤貴!
貴得吐血,朱厚煐買了幾份,開啟扒拉扒拉,一勺菜抖半勺,剩小半勺,一口吃的。
“這就六十?”
朱厚煐都覺得在搶錢,作為大明未來的皇帝,他都覺得貴。
關鍵味道還不咋地,有股衛生紙味兒。
這是最低廉的盒飯,價格最低,不好吃很正常。
他讓人去好點飯店去買。
價格單拿回來,朱厚煐都咋舌,小碗菜108,就這分量,一個人得吃三碗。
“難怪這地方人瘦呢,原來是餓的。”
朱厚煐發現,平壤人都很瘦很有型,他以為本地人樂意健身的,現在才知道,是刻薄的。
他讓侍從去調查調查民間物價。
結果,他真的咂舌。
一斤菠菜17,一棵白菜44,一斤油菜16,一斤哈密瓜70元……
“這是大明?”
朱厚煐都懵逼了,侍從跑了幾個菜市場,價格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