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長沙只有兩個支柱產業。
一個是衡陽礦泉水,一個賣水的,幹到了世界五百強。
這家水廠原來設在衡陽,這幾年遷到了長沙。
另一個則是出版業,長沙一共有1200家出版公司,明人讀的十本圖書裡,必然有一本是在長沙出版的,這個中部城市,靠著文化業,創造了經濟奇蹟。
其實長沙旅遊也不差。
湖南作為一個旅遊大省,近兩年被貴州趕超,但靠湖南美食,硬生生扳回來一城。
也因為長沙發展太好,虹吸了附近府縣人才,像西部山裡的城市人才,基本都齊聚長沙,也導致府縣地方發展不起來,長沙人口又被沿海城市虹吸,導致湖南成為人口淨流出省份。
湖南人口1.7億,常住人口卻只有9000萬人。
其實真要是細究的話,9000萬都不可能有,湖南估計也就剩下個三四千萬人口。
那麼,這些人都去哪了?
從韶關進入廣東了,進入深圳、珠海、香港、澳門了。
西北那叫走西口,湖南叫闖南關,都從韶關進入廣東打工去了,也許會回來,也許不會回來了。
而湖南的房價,還居高不下,究竟誰在接盤?
朝廷根本不知道。
這是朱見淇秉政後的弊端,他為了看到更好看的報表,對地方一些事不聞不問,只想看一張漂亮的報表,一張值得誇獎的成績單,到底這東西對百姓是好是壞,他不管。
也是這幾年,地方和中樞脫軌,朝堂逐漸失去皇帝的掌控,連帶著的其他問題,也是越來越多。
朱厚煐在長沙呆了四天,就辰州府的沅州,從沅州入黔。
沒來過帝國南方的。
都會覺得,南方溫潤如春,可經歷過南方冬天的,就會發現,比北方還冷。
大明南方也是取暖的。
不取暖真能凍死人啊。
但供暖費,是北方的兩倍。
因為供暖裝置維護資金高昂,因為南方潮溼,供暖裝置容易生鏽、腐蝕、被蟲子咬等問題,維護裝置費用過高,其次就是供暖期短,無法回本,還有就是汙染大,公司要繳納汙染處理金,又是一筆開支。
大明供暖,是私人的供暖公司,和朝廷沒關係。
每個地區都有三到五家供暖企業,使用者可以隨便選擇他們,各家價格不一樣,可以比價,自由選擇。
朝廷就負責監管。
而那種偏遠地區,沒有企業願意去的,朝廷也不管,因為朝廷就不會設國企,當選手兼裁判,就當不出好來,賺的錢也進不了朝廷的兜,都進了某些人的口袋了。
所以,建設樓房集體供暖的時候,朝廷就設定好了的,朝廷只監管,不服務。
供暖公司也是想開就開,沒什麼要求。
景泰五十五年時,有供暖公司故意倒閉案,讓大明過了一個寒冬,民間罵聲一片。
朝廷才增加了保證金,開供暖公司的必須繳納一筆保證金,並對資質進行嚴格控制。
所以,每個地區的供暖費用是不一樣的,供暖水平也是不一樣的,使用者有自己選擇的權力,也可以自己供暖,這些都不做限制。
像湖南,供暖期三個月,平均室溫23度,每尺收取26元錢,是大明比較貴的地區。
其實呢,室溫23度的時間,也就兩週時間,其他時間都在18度徘徊,偶爾良心了能到19度。
供暖公司繳納的汙染處理金,這筆錢也是筆爛賬。
像湖南這個地方,天氣潮溼,風力小,產生的汙染散去時間慢,容易產生霧霾等汙染天氣。
就需要花錢來處理空氣汙染。
可是呢,這筆錢到現在是筆糊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