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並不知道,鄫王已經死了,第二代鄫王繼位後,因為瞞著老皇帝,遲遲沒有報喪,所以各國都以為鄫王還活著呢。
直到朱見漭的船到了馬六甲,才收到了一封密信。
是第二代鄫王朱佑梈寫的密信。
“原來我誤會老七了,他、他竟然走在我前面?唉!”朱見漭沒想到,老七竟在去年就死了,因顧忌老皇帝身體,所以遲遲沒有報喪。
“當時我就該去鄫國去祭拜他一番的!”
朱見漭有些後悔。
但兄弟感情,也就是一句後悔罷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鄫王也遇刺了,被刺殺的是朱佑梈?
說明幕後殺手也不知道鄫王崩逝的訊息。
那豈不恰恰說明是朱見淇嘛!
朱見淇這是給他繼位增加難度,挑撥大明和藩國之間的關係呢,這也太明顯了吧?
“老大在各國埋下釘子了?孤身邊有沒有?”朱見漭意識到這不太可能啊。
他繼藩時,他爹確實讓他沒少帶人。
但這些人都經過一次次忠貞考驗的,問題是他爹沒必要防著兒子們啊,老大當時又沒有太大權柄,不可能是老大安置的。
而老皇帝和老大鬧翻了,更不可能將這些釘子交給老大了。
按照這個邏輯,又不像是老大幹的,會是誰呢?
艦隊穿過馬六甲之後,艦隊加速,在山東登陸,因為景泰六十三年,天津港就已經陸續改造了,到了今年年初徹底封閉。
因為填海的前期準備工作基本完畢了。
到了景泰六十五年春天,天津港已經無法停靠船舶,包括遼寧、朝鮮的港口,基本都無法停靠了。
現在北方第一大港口,是青島,所有運往北方的貨物,基本都在青島卸貨,這就早就青島港口規模無限擴大,已經成為全球排名前五的大港口。
朱見漭在青島登陸,他共率騎兵六萬兩千人,楊一清親掌京營,在青島迎接朱見漭。
從青島下船,立刻上專列,中間不休息,乘坐專列入京。
從青島到北京的鐵路,今日全部被徵用,因為要運近十萬大軍外加戰馬,民用火車也基本全部徵用。
火車的速度,從最開始的時速9公里,如今已經提速到了時速90公里,一天一夜,就能抵達京師。
但朱見漭乘坐的專列,時速在20公里左右,沿途騎兵隊護衛,整條鐵路戒嚴,車廂內全部是崗哨。
不止這樣,前方路段,十五分鐘檢查一次,輪值檢查,謹防有人埋下炸彈。
楊一清就和朱見漭同睡一個車廂。
“吳王遇刺,陛下震怒,爾後藩王諸多遇刺,大理寺寺卿懷疑是您所為,入京之後,務必解釋清楚。”
難得的,楊一清這塊茅坑石頭,居然指點朱見漭。
朱見漭和他不熟悉,卻點了點頭。
楊一清之所以提點他,主要是老皇帝太累了,他的身體確實無法秉政了,每日聽討論聽著聽著就會睡著,然後上句不接下句,說話說一半,後半句忘記了。
老皇帝確實太老了,和兩年前還不一樣呢,兩年前記性還特別好呢。
朱見淇的事,給他打擊很大。
聽說朱見淇被圈禁這些天,日日咒罵老皇帝,朝臣想將他押解去中都,卻必須要等到商王回國。
否則一旦商王出現意外,或者老皇帝忽然駕崩,為了國本穩定,要麼是朱佑榶登基,要麼是朱見淇重新登基。
內閣做出最完備的預案,最壞情況是老皇帝沒等到商王歸來,就擁立朱見溏。
所以,最後一段路,要慎之又慎,必須將商王妥善送回京師。
楊一清也主動迴護他,即便這場藩王刺殺案,最像是他所為,但楊一清還是選擇迴護他。
朱見漭沒有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