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皇帝去防著他們。
皇帝若防著大臣,那用他們幹什麼?
治政,要穩,要平和。
做皇帝要自信,要有胸襟。
可朱見淇聽不進去啊。
朱佑榶卻覺得這些老古董很不隨心意,甚至也覺得該防著文官,削弱勳貴的勢力。
區別於朱見淇身邊沒有晁錯,朱佑榶身邊有個晁錯。
就在今天,這些有著巨大缺點的大臣們,在養心殿外跪著勸諫,張敷華甚至豁出性命。
可不看看,大明正是在這些人的帶領下,才成為頂級強國的。
張敷華為什麼要死?
對太子失望至極,也是想報效皇恩,他以皇帝養子自居,老皇帝受氣了,他不能為出氣,只能一死,這是一個純人。
為何老皇帝久居深宮,毫無權柄,朝臣卻願意為他而死呢?
這是用真心換來的。
他肯放權,所以國富民強;他願意相信朝臣,所以眾正盈朝。
沒錯,他們或貪或壞,未必是什麼好人,但他們有治理好大明的能力啊。
像夏壎,項忠、韓雍、李秉死後,他幾乎就是坐在朝堂上的老帥,一旦發生叛亂,他可隨時掛帥出征,他在中樞,就是軍事方面的定海神針。
高明呢,他或許不能打仗,但治理天下是一把好手,多聽他的意見,總是沒錯的。
的確,謝遷沒什麼用,但他能調和諸臣之間的矛盾,讓朝野上下團結一致,他起到潤滑劑的作用。
廖莊、秦紘、楊一清,都有豐富的治政經驗,尤其楊一清,這個瘋子,他是真心為大明好的。
他可能不是為了皇帝好,但凡事一定會將大明考慮在前面的。
還有楊廷和,作為太子的親戚,卻能站在公正的角度上處事,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沒錯,楊廷和像一塊臭石頭,他為了給兒子鋪路,科舉舞弊,點他兒子楊慎為狀元。
是人就有私心。
這世上沒有聖人,不能只看到私心,就不用他的才幹吧?
楊廷和的確有錯,但楊慎是真的有這個能力,舞弊確實不對,該查該罰,可總要給楊廷和一點薄面吧?
對人才總要有幾分優容的。
邢國公於允忠,確實什麼用都沒有,可不能因為他沒有用,你想將公爵變成侯爵吧?
你讓在前線立功的將士怎麼想?
你讓同屬於功臣後代的其他人怎麼想?
別忘了于謙的功績,不足以養活他家世代嗎?
如果你連爵位都吝嗇,誰還願意為你賣命呢?
景泰朝,所有獲封的爵位,哪個不是憑真本事殺出來的,全是戰功赫赫之輩,以他們的戰功,換在別的朝,爵還能升一等,伯爵變侯爵,可景泰朝太捲了。
就憑這些戰功,不夠讓國朝養他們世代嗎?
不然,這世界是怎麼打下來的?做夢夢出來的嗎?
勳貴是皇帝的基本盤,掌握幾個山頭,你的皇位就穩如泰山,你卻非得斬斷自己皇位的根基,神經病吧?
朱祁鈺難以理解朱見淇的想法。
推恩,推恩。
財政緊縮,你推恩也可以,現在家底兒如此豐厚,你連功臣後代都不願意養,以後誰還願意為你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