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陛下,去國外收割去了?
“大明在海外有兩個貨物傾銷地,一個是印度,一個是南洋。”
“朕打算在兩地發行紙幣,用紙幣回收他們手中的銀子,加速銀子流入大明。”
朱祁鈺道:“當然了,朕還是希望這次發行的紙幣,不要崩盤,最好能永遠發行下去。”
“先從國外開始發行,以後國內也就承認了。”
丘濬明白了:“陛下打算怎麼發行?”
“要借鑑寶鈔失敗的經驗,紙幣不能隨便印,銀行裡有多少銀子,就發行多少紙幣。”
朱祁鈺一直在想。
為什麼後世從來不直接跟百姓徵稅?而中樞卻越來越富,百姓卻越來越窮。
原因就在紙幣上。
用了紙幣,就得承受貶值,因為紙幣的背書不是金銀數量,而是和政府信用掛鉤的。
這樣一來,中樞就能抽水,每一次抽水,就能讓紙幣大規模貶值,百姓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
所以,根本就不用面對面割韭菜。
直接動一動金融槓桿,百姓幾年努力就收上來了。
稅還照交呢。
細算一下,百姓先被資本家剝削一遍,又被上面剝削一遍,最後剩下仨瓜倆棗的,天天過傻日子,樂呵呵。
再看看大漂亮怎麼收割世界的?只要你用他們的錢,就得被收割,甭管你是誰,都得被割一刀。
朱祁鈺琢磨明白後,就覺得必須發行紙幣,然後把紙幣變成世界貨幣。
以後就不用去民間徵稅了,動動槓桿抽水就夠了。
也不用發動戰爭了,只要動一動金融,一個國家就會崩潰,再挑唆周邊的國家打仗,一個國家就被耗死了。
可這一點不符合大明的實際情況。
因為大明不是一個島,看帶英和漂亮,都是一個大島,所以他們能挑起陸地上的戰爭。
大明卻在陸地上,戰火隨時能燒到本土,隨便挑撥,四處放火就不行了。
老祖宗是用朝貢來控制世界,卻沒有收割。
朱祁鈺覺得不是老祖宗太蠢,而是收割不來,朝貢體系是維持邊境穩定的,而不是收割世界的。
以現在大明的情況,就是邊境不打大明,大明就萬幸了。
畢竟周邊全是個頂個的窮國,赤腳的不怕穿鞋的,大明的貨物,恨不得白送給他們,只要你們別打我就行了。
一場戰爭的開支,對道路不通的社會損失實在太大了。
打贏了沒油水,還惹一身騒。
所以大明不是打不過漠北胡族,而是不想打,打不起。
幾百年後就不一樣了,世界上各國都有點家底兒了,都穿上鞋了,都不想打仗了,所以就只能被收割。
金融槓桿的通行,是建立在戰後一片廢墟前提上的,先打服了才能收割,不然人家憑什麼讓你收割,我還想當老大呢!
對沒有家底兒的窮國,最好用軍閥的辦法,就是發行紙幣,把他們的金銀騙出來。
見皇帝深思,丘濬不敢打擾。
“南洋諸國太窮了,去印度發行,不用原來的寶鈔了,換個樣式,換個名字。”
朱祁鈺笑道:“寶鈔雖被裁撤了,工匠卻還在,隨時都能再造出來。”
“這次樣式朕親自來設計,名字也改一改,叫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