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布政使薛遠出府衙迎接,給足了陳嘉猷的牌面。
“見過方伯。”陳嘉猷行禮。
薛遠準備了宴席,邀請使團及印度學者入席。
印度學者被帶入印度宴會廳,建築是印度風格,仿照的是科納克太陽神廟。
可是,印度很多學者對這座神廟瞭解不多,只是感覺是印度風格建築,卻不知道是哪來的建築。
主要原因印度歷史斷層厲害,文化斷層厲害,又經歷了八百年的亂世,導致這些印度精英,對印度瞭解並不多。
他們還是從侍者口中得知,仿造的是婆羅門聖廟,目前只仿造了一部分,因為來訪大明的印度商人不多,所以只仿造了一部分。
當他們得知,這座神廟的建造成本,出自印度商人時,頓覺揚眉吐氣,我們印度也有錢。
廣州城,此刻該叫萬國城更準確。
各國商人來廣州貿易,財部官員就會勸說商人,捐一些錢,建造一座屬於你們國家的城市,讓你們雖在大明,卻能看到家鄉,產生歸屬感。
財部遊說天下商人,斥資建設他們國家最有影響力的建築。
就是這座萬國城。
儲存原有古城的基礎上,廣州擴建了幾十倍,劃分出萬國區域,鼓勵他們的商賈,斥資在大明搞建築。
而在省治官邸,又建造一個逍遙城,仿造各國建築,等比例縮小,建造一間間宴會廳,歡迎各國商賈來明貿易,他們的商賈,就會住在逍遙城裡。
當然了,羊毛得出在羊身上,錢你們出,大明幫伱建。
萬國城從景泰十六年開始建造,預計景泰三十年竣工,將廣州建造成一座真正的萬國城。
“商業固然能繁榮,但這是虛假繁榮,百姓不種地,萬一哪天爆發了大災荒,商人能救國嗎?”
陳嘉猷語氣激烈:“若天下只有廣州這樣也就罷了,據說人口超過五百萬以上的城市,高達十個!”
“一旦爆發災荒,這些城市就是動亂的源泉!”
“此事必須呈報給陛下,讓陛下下旨,強行趕城市人回鄉種地!”
薛遠看著激動的陳嘉猷,搖頭苦笑:“中樞不是沒下過聖旨,甚至還不許百姓入城為民,可百姓兜裡有了錢,不想在民間過苦日子了。”
“城市裡,有藥堂有學堂,治病上學,只要花錢,什麼都能買到。”
“可鄉村裡呢,有錢也花不出去,關鍵是孩子,誰不想讓孩子讀幾天書?鄉里才有幾個先生啊?”
“村裡人把土地承包出去了,拿著地租子進城當城裡人,做點小買賣,活得比農村舒坦。”
薛遠表示很無奈。
百姓也是嚮往好生活的,城市裡比鄉村日子好過,百姓自然就流動了。
畢竟中樞停發路引,允許百姓流動。
根本管不住百姓從農村流向城市,哪怕米價、油價、菜價漲價,百姓也不肯回鄉里去。
“土地承包?那豈不成了地主?”陳嘉猷臉色急變。
薛遠搖搖頭:“陳大使,你多年不在大明,並不知道,大明不一樣了。”
“現在大明不怕地主,南北都有太多荒地,就缺人口。”
“景泰二十年,中樞下旨,民間沒有土地的百姓,強行移民去南北,分土地。”
“結果你猜怎麼著?很多百姓逃亡,或者矇騙朝廷說自家有土地。”
“就是不願意移民。”
陳嘉猷直接懵了,看向俞經。
俞經苦笑著點頭:“因為百姓不願意去農村種地,都想過小市民的生活,在城市裡,做點小生意,比種地舒坦。”
臥槽!
陳嘉猷都懵逼了。
封建王朝,都會亡於土地兼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