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黨爭來控制于謙?
不應該吧,于謙雖掌兵,但人在中樞,難道還能造反不成?
不是于謙呀。
再結合皇帝在江南的所作所為,皇帝為什麼如此深恨江南士紳呢?
江南士紳對中樞是很聽話的,讓交稅就交稅,殺頭就殺頭,也沒怎麼呀?
俞山想不出所以然來。
但他可不想進中樞這個大染缸,看看俞士悅的下場,這個皇帝不疼,中樞不愛的倒黴蛋,被拎出來查案,最後被踢出來背鍋。
他俞山的處境,還不如俞士悅呢。
皇帝對俞士悅是無視,對他俞山是沒好印象。
他去了,不就是當靶子嗎?
皇帝估計就是打這個主意,讓他俞山進京去當替死鬼。
所以,俞山上書請辭,並在潞州裝病,不肯回京。
俞綱也聰明。
三案頻發,肯定得有人當替死鬼呀。
執掌中樞的諸位老爺,都是皇帝的心頭好,哪個都捨不得殺,那就得讓他去頂缸呀。
所以,俞綱在回京的路上,平定州病倒了,留在平定州養病。
啟程南下的王偉,在路上叱責他們不盡忠心。
立刻上疏陛下,請皇帝派太醫院太醫為他們診治,省著他們裝病。
王偉當然急了。
他是于謙的黨羽。
三案頻出,得有替死鬼呀,俞山、俞綱不就是最好的替死鬼嘛!
俞山請辭的奏疏送到內閣,執筆的正是姚夔,會心一笑,大筆寫下駁回。
請太醫院的太醫,去山西照看兩位閣老。
山西就在京師西側,來往通訊一天就能抵達。
俞山和俞綱收到了回信,兩個人腦子轟的一聲,炸開了,姚夔是真損啊,非得讓他倆回京頂罪。
俞綱最狠,他把窗子破壞,真把自己弄感冒了,裝作病危垂死的模樣。
太醫不顯山不露水,一副藥就讓他起床了。
然後抬著回京。
俞山和俞綱在京師門口,彼此對視,眼淚唰的一下流下來了,命咋就這麼苦呢?
比他們命更哭的是陳友。
陳友被押解回京,他前腳剛走,吐魯番就丟了,坐實了陰占吐魯番之罪。
他倆上午入京,陳友下午入京。
好好的沙州侯,變成了罪人。
他被帶到大理寺,被五司會審,周瑄任主審官,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實擔任副審。
“吐魯番頭人對滿速兒強壓政權,並不滿意。”
“所以我就暗中說服這些頭人,歸順大明。”
“恰逢東察合臺汗國的大汗阿黑麻壽宴,滿速兒回亦力把裡過壽,我就瞄準機會,攻克吐魯番諸城。”
陳友一五一十地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