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旦觸到他敏感神經,他會立刻收回權柄,毫不猶豫,哪怕損失再大,他也不會猶豫斬斷。
這次,皇帝竟讓他個文官去掌軍。
明人對海洋沒有特殊感覺,甚至不屑一顧,林聰去水師掌軍,多少有點被貶謫的意思。
他讓人取地圖來。
南海,南控交趾,北接嶺南,在海上可是重中之重。
再結合皇帝正在往交趾移民,積極開拓交趾。
那麼南海水師就顯得至關重要了,一旦交趾有變,南海水師可掐死水上通道,並快速運兵去交趾平叛。
皇帝只是看擔心丟掉交趾嗎?
看看于謙的黨羽王偉,他做了交趾水師的總兵官,交趾想連結內陸,就要經過南海。
這是用他林聰,挾制王偉呢。
南海水師這麼重要,必須得是皇帝的心腹去掌兵才行,所以皇帝打破了文武分治的固有思想,用文官去掌水師。
未嘗沒有,擔心武人掌水師,脫離皇帝控制的意思。
水師要先成建制,死死攥在皇帝手裡,然後才可放心分給武將,由他們代為掌軍。
林聰想透徹之後,就安心等待聖旨,順利交接便是。
山西。
這個被朱祁鈺幾乎遺忘的省份,但這個省份,卻承擔了一百多年拱衛中樞的重任。
自景泰八年起,山西外擴兩個府。
山西可謂是春風得意。
原晉商,多被移民到了寧夏,王偉、俞山、俞綱又陸續移民40萬去寧夏,20萬去甘肅,山西被移走了近百萬人口。
而煤炭生意興起,新晉商以煤炭為基本,再次興隆起來。
北方鉅富之地,首稱山西。
本來晉人就擅長經商,雖被朝堂打斷了根子,隨著煤炭業興起,晉商再次崛起,天南海北都有晉商的影子。
北京新興什麼產業,山西就會冒出什麼產業。
因為山西人富啊。
有消費能力,產業才會興起,把整個山西的財政調動起來。
而山西軍,更是寧夏軍、甘肅軍、熱河軍的主力構成人員。
山西各衛所,巔峰時期有七十萬人,諸番調動後,山西軍還有23萬,皇帝南巡,主要從山西抽調邊軍。
隨著大批山西人,移民去西北,導致山西人在哪都有老鄉,他們把生意做到了甘肅、寧夏去,最遠的已經做到了吐魯番了。
這個被皇帝忽略的省份,卻在重現生機,生機勃發,大有和河南爭一爭北方第一富裕省份的寶座。
甚至,山西還飄了,想和江南爭一爭誰富的念頭。
王偉卸任,俞山和俞綱,也要返回京師了。
中樞的亂象,他們也知道。
漢宗案、妖書案、陳友案,三案頻發,中樞有黨爭之象,混亂之局面。
俞山還寫了一封密奏,送到皇帝手中。
言明黨爭的可能性,以及危害。
然而,皇帝一直沒回信。
這讓俞山的心在下沉,黨爭的局面是皇帝親手開啟的,目的何在呢?
于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