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民宿能夠輻射的區域終究是有限的,承載的客量也就那麼點,如果等到上限以後再考慮分店的事未免有些遲緩。
如果碰到合適的,開個分店也不錯。
不求生意能夠像第一家這麼好,只要能賺錢,把利潤總量搞上去,何昆就挺開心的。
王妍收到何昆的郵件後也是一陣頭暈眼花,那裡面密密麻麻的批註,意味著今天晚上她又睡不好覺了。
自從客棧生意好轉,老闆就變著法子地折騰她,搞得她這幾天黑眼圈都重了不少。
雖然有些腦殼疼,但王妍沒有什麼埋怨,依舊動力十足。
這些天親眼見證客棧的生意蒸蒸日上,從谷底到高峰。
然後自己的職位變高了,當上了小領導,收入也增長了一大截。
在身邊的朋友圈子裡算是出類拔萃。
讓她的心裡多出一種叫做榮譽感和使命感的東西。
覺得自己的利益跟青柚客棧息息相關。
所以即使何昆安排的任務有些重,她經常要被動加班,王妍依舊甘之若飴,甚至時常為自己的努力而自我感動。
覺得年輕的時候就是要拼一點,老的時候才不會為虛度光陰而後悔。
老闆也一定能看到她的努力,把她付出的一切記在心裡,未來的某一天她會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報。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加油奧利給!
其實這不過是王妍的臆想罷了。
事實是何昆根本不覺得自己吩咐的任務有什麼重的,因為他每天的工作量遠比這個多的多。
所以王妍完成任務在他看來那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完不成他還要考慮考慮,是不是應該敲打一下。
至於把她的努力放在心裡,以後找機會提拔她,那真的是想多了。
提拔也只會看她的能力和忠心,和努力不努力沒什麼大的關係。
但微妙的是,很多時候雙方發出發點不同,導致的結果卻是相似的,所以經常會出現一些認知偏差。
員工:我這麼拼命幹活老闆果然給我升職加薪了,下次我要更拼命。
老闆:這小子活幹的不錯,吩咐下去的事都認真完成,有事情都跟我彙報,是自己人,可以提拔。
公司上行期能夠掩蓋很多問題,如果發展停滯甚至出現經營困難,那就會暴露出很多問題。
簡單粗暴點的直接說公司沒有錢,大家不奮鬥就垮了,不可能為不奮鬥者支付什麼。30多歲年輕力壯,光想著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稍微委婉點的就說結構性最佳化,提前吃飯的員工需要被最佳化。
特別懂藝術的會說希望每年向社會推薦輸出1000名10年以上的老員工,他們應該參與到社會的建設中去。
何昆沒有那麼優秀,青柚也處在高速發展的初期,員工並不是公司的負擔。
所以王妍還不至於那麼快感受到資本的無情。
此時的她正滿懷熱忱地為何昆的大平層而努力奮鬥著。
至於何昆,因為把活都安排出去了,所以現在突然就閒了下來。
這個點就去睡覺顯然不可能,畢竟白天剛剛做了個spa,即使幹了一下午活,依舊精力充沛的很。
那要不出去浪一下下?
何昆稍稍有點心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