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話倒引起了不少人的疑惑,言語是為聽,何以用看來形容。
而李運卻不顧,便差人找來一根根長短不一的木塊,好些人都搞不明白他要做什麼,放著好好的論道不幹,竟然是做起了木工?
不多時,這些長短不一的木塊便是被李運圍成了一個木桶。
好多人都不明白李運到底想要做什麼,而李運也沒有解釋,說道:“往桶裡面裝水。”
如果現代人看到了,定是會一眼就能瞧出貓膩來,往長短不一的木桶裡面裝水,這不就是我們常見的“木桶效應”嘛。
隨著水裝入木桶裡面,已經到達最矮木塊的高度:“殿下,水已經裝滿。”
李運撇了一眼,說道:“繼續裝。”
“啊?要是再裝的話,水可就溢位來了。”
“繼續裝。”李運說道。
等他們繼續加水之後,水平面達到最矮木桶的距離,水嘩嘩啦流淌了出來,眾人皆是看到一愣一愣的。
等水溢位後,李運才呵止他們停下來。
李運故弄玄虛地說:“王大人,這就是我的論據。”
“啊?”
不僅僅是王通看不懂,其他人也都是看不懂。
於是乎,李運便將王通所說的君臣貴賤之說重複了一遍後,道:“按照王大人之言,夫妻為重,那便是桶中最長的木塊,君臣便是最短的木塊,可剛才你們已經看到了,絕對水量的多少到底是長木塊決定還是短的決定呢?”
“當然是短的。”李運說完問題後,直接自己回答。
長的再長,哪怕是可以頂到天上去也無用,所謂的木桶效應就是決定因素的往往不在於最優者,而在於最短者。
“按你的意思是說君臣才是最重要的不成。”
“錯!這最短的木條,既是君臣,也是父子,更是夫妻。”李運說道。
王通說君臣最輕,李承乾說夫妻最輕,李運卻說父子最強,這三者皆可以是最短的,也皆可以是最長的,其本質上沒有區別,世上哪有什麼最輕,只不過是人為給它強加的定義罷了。
當李運解釋完之後,僅僅用了一個小小的木桶便是回擊了三綱的高低貴賤,如此妙招著實讓現場的人為之拍手叫好。
而王通看到那長短不一的木桶,竟也不知該說什麼的好。
見王通無話可說,李運則說道:“王大人,你可還有話好說?”
“我……我沒有。”王通搖頭。
“既然王大人沒有話說,那我倒是有個問題需要給你請教一番。”
他問完了,接下來輪到了李運開始反擊啦,若是他接不住,這開壇輪道輸的人便是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