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摶死了!”
一口鮮血突出,被李運活活氣死了,最後那番誅心之論,讓一向高傲的文學大儒難以忍受。
而李運更是以數百篇的絕詩證明自己,他方才所念的詩句,每一首都不比《登高》差,單憑這一點就說明王摶誣陷。
李承乾看著倒地而死的王摶,他心中五味雜陳,想要借他之手讓李運身敗名裂,卻不曾結果竟然如此。
“陛下,王摶已死,接下來可如何是好?”有人問道。
不等李世民說話,房玄齡站出來說道:“陛下,雲王鬥詩百篇自證清白,而王摶身為天下文人標榜,卻是誣陷雲王,如今他被氣死只怪自己心胸狹隘,何以冤得別人?”
此話不假,李運能夠吟誦出無數的千古絕句,便足以證明李運的清白,身為鴻學大儒,竟構陷小輩,落得被氣死的下場,也算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
李世民深以為然,道:“朕也覺得,王摶之死怪不得別人,只是沒想到啊,一把年紀嫉妒小輩才華,不惜臉面構陷,真是丟進了讀書人的臉。太子,你覺得呢?”
李世民不傻,如何看不出這是太子故意發難,可李承乾畢竟是太子,卻也不好當眾訓斥,只得旁敲側擊。
“兒……兒臣亦認為父皇所言甚是。”李承乾惶恐跪地,附和聖言。
“既然如此,那王摶之死善後的事情便交給你來處理吧,你可願意?”
“王摶本就是兒臣請來,如今客死長安,兒臣願意為他善後。”
明白人都聽得出來,李世民這是為太子找了個臺階下,李運自然懂得聖意,也不會趁機刁難李承乾,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明人將王摶屍首抬下去後,李世民便是論功行賞,說道:“雲王何在?”
“兒臣在。”
“方才汝斗酒詩百篇,可謂驚豔全場,汝之表現,更是彰顯皇族威風,朕特賜你黃金百兩,綢緞三百匹以做嘉獎。”
“謝父皇恩賞。”李運磕頭道謝。
而經過今晚之後,只恐怕所有人再也不敢說李運是廢物,若他是廢物的話,其他人又算是什麼,連廢物都不如。
李運能夠作詩數百首,而且每一首都可流芳百世,換做其他人,能夠作出其中之二三已然不易,更別說百首了。
而今晚李運所念的詩絕對可以出一本合集,足夠天下人為之瞻仰。也是從今晚之後,李運必然會轟動整個大唐帝國。
當然,此為後話且是不說。
今晚的宴會之上,李運的驚人表現可比那些歌舞來的更加精彩。
宴會至後程,李世民便是讓大家互相敬酒,不必再如之前拘束。
身為宴會的主角,秦瓊見識到李運的文采,也忍不住上前敬酒:“雲王殿下,老夫雖為一介武夫,卻是極為欣賞文化人,今晚殿下的表現更是冠絕天下,這杯酒老夫敬你。”
李運連忙起身回敬,道:“老大統領披荊斬棘,為帝國立下不世之功,若無老大統領等先輩們開創大唐帝國為我等後輩們鋪設舞臺,繞是晚輩風華絕代,卻終究用武之地,這杯酒當是晚輩敬您才是。”
說罷,李運一飲而盡,乾脆利落,毫不拖泥帶水。
不得不說,李運這番話頗有些玩味藝術,他不僅誇讚了秦瓊戰功赫赫,而且順帶著誇獎了跟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的大統領,諸如:尉遲敬德,程知節等人,說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的自己,可謂一語雙關。
果然,朝中不是貞觀老大統領聽了之後,心裡面都油然的升起一股自豪感。
不少人紛紛投來欣賞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