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謝崇寧,他們才有了主心骨,覺得報仇有望。
謝崇寧掃了一眼,大抵猜到他們在想什麼,他平靜的道:“如今這只是剛開始,還有很多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我在明處,能做的不多,更棘手的事情就要各位叔伯辛勞了。”
謝餘下首的謝逸性子直爽,立刻接道:“少爺這是說的什麼話,您能做的都是大事,我們不過是處理些庶務,算得了什麼辛勞。”
對面穿著青色長衫,瞧著像是中年文士的謝聞也點頭應和,“不錯,有什麼事,少爺只管吩咐下來。”
旁邊的謝承相貌很不起眼,但一雙眼睛卻精光閃閃,他聞言便若有所思的道:“餘哥的馬場已經開起來了,等到入了夏,陸續便能收回不少的本錢,咱們是不是也該把這鋪子開起來了。”
謝崇寧看向他,輕輕頜首,“承叔說的不錯,南北鋪子的確該開起來了,商隊也要慢慢建成,不過不必急,這些都可以循序漸進的來。”
要探聽訊息,最好的辦法就是建商隊,但這件事辦起來不能突兀,而是要水到渠成方可。
在座的其他幾人都開始思忖鋪子和商隊的事情,謝崇寧這時又道:“下個月便要殿試了,想來我這個會元得個進士出身是不難的。難得是我如今年紀太小,必然不可能象其他人那般直接入仕,倒是極有可能按照從前的先例,被安排到國子監繼續進修……”
國子監的監生們都是要求同吃同住,他若是進去以監生的待遇,那就有些麻煩了,與他們見面都只能等到休沐日。
當然,據謝崇寧猜測,應該不至如此。
但凡事總要想到最壞,因此他還是提前將這個可能提了出來。
“為免之後見面不易,殿試前的這段日子,我們便來好好商量一番之後該如何做,這樣即便少碰面也無礙。”
眾人聞言,對他不可能儘快出仕不免有些惋惜,不過轉念又覺得這樣也好。畢竟少爺的年紀還小,再多讀兩年書總是好的。既然要走仕途,勢必要根基扎得穩,日後才能走得更高更遠,也才能將當年的事調查清楚。
想罷,眾人齊聲道:“聽少爺吩咐!”
謝崇寧一向習慣將事情從最壞的結果想起,但他卻是低估了自己考中會元所引起的波瀾。畢竟是百年來年齡最小的會元,放榜後,沒幾日這訊息便在京城裡傳開了,甚至直達天聽。
三月十五當日,殿試過後,年輕的皇上親臨,坐在龍椅之上,第一句話便是,“朕來看看,那百年才出一位的少年英才謝崇寧是哪個?”
垂首同其他人一起站在殿上的謝崇寧心下微微一動,他定了定神,連忙上前一步,叩首:“拜見陛下,草民便是謝崇寧。只是百年出一位的少年英才之名,卻不敢當。”
“哦?”皇上的目光中多了幾分興致,“為何?”
謝崇寧恭恭敬敬的道:“殿試結果未出,草民不敢自稱英才。”
皇上一怔後,哈哈大笑,之後便對下首第一位的臣子道:“楊閣老,小會元在催促快些公佈殿試結果了,你覺得如何?”
楊閣老肅然道:“臣遵旨。”
說著,他將紙卷雙手舉起,隨侍接過,在皇上眼前展開。
目光掃過,皇上的眸底之色微變,但只瞬間,便恢復如常。他年輕的臉上彷彿浮起滿意的笑容,開口道:“不錯不錯,今年的科舉可為朝廷選拔了不少良材。其他的,就按此名次公佈出來,不過這謝崇寧,朕是要特別嘉獎的。”
聽到這裡,謝崇寧的心便微微下沉,只覺有所預料。
果然,隨侍宣讀的三榜中並無他的名字。
待到宣讀完畢,眾人還未跪下謝恩時,皇上突然揮動袍袖,揚聲道:“謝崇寧以年幼之身一舉奪得會元,才學過人,朕欽點為進士,特許進入國子監以助教之名繼續進修,並賜府邸一座。”
言畢,又不羈的笑道:“謝卿對朕的封賞可滿意?”
謝崇寧立刻叩首,“謝皇上賞識,臣必定不辜負聖望,用心鑽研,以期早日為皇上分憂!”
見狀,一旁的楊閣老嘴唇嚅動了片刻,到底還是緊緊的閉上了,沒有出言反對。
他對謝崇寧原本另有安排,可眼下看來,倒是用不上了。
罷了,皇上既然認可了他們幾位閣老擬的殿試結果,他們作些小小的退讓,也無傷大雅。
這謝崇寧雖是個有才的,奈何年紀太小,現下拉攏他又頂什麼用。待到數年後,他長大些,自然知道怎麼選擇對自己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