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準備好自己將要提出的觀點,第二天秦為就去上朝了。
“陛下,臣敢打包票,若能開展國內商人的海上貿易,每年三家市舶司的歲入能有一百萬!”
秦為不說什麼大宋的危機,因為任何危機在這群君臣的眼中都是過眼雲煙。大宋都平安多年了,你和我扯什麼危機……
後來他們意識到危險後,也曾想扯一扯,結果扯得太遲了,被人家打成了豬頭。
所以秦為直接就說出了條件,在目前七十萬貫的基礎上,歲入達到一百萬貫!每年多出三十萬貫……
三十萬貫是個啥概念?
當年澶淵之盟的賠款折價也不過是三十多萬貫!
澶淵之盟時,這三十多萬貫不算啥,而且每年透過榷場都能賺回來。若非出了真宗這個敗家子,大宋現在的家底依舊還厚實。
可等到現在的劉娥和趙禎時期,這娘倆兒雖然節儉,但他們還是繼承了真宗留下的那一套,於是大宋的財政就越發的艱難了。
以前不在意那三十多萬貫的賠款,現在卻肉疼的不行。
所以秦為一提三十萬貫,趙禎的眉毛就跳了一下。
沒有哪個皇帝是不愛錢的,反之,他們比任何人都知道錢財的重要性,它不僅是籠絡人心的利器,更是鞏固權利的不二法門!
再說趙禎這個皇帝也沒餘糧啊!
呂夷簡也心動了,可他卻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
如果說秦為昨日的奏疏是打臉,今天這封奏疏就是給糖吃,這小子玩兒的太花了,很難不讓人懷疑他已經和某些人串通好了。
他下意識看了一眼王臻,說道:“年輕人總是喜歡信口開河,不過若是真能做到每年增收三十萬,確實是件好事兒。”
三十萬貫,有了這筆錢,他這位首相就能從容許多。
王臻沒理他,顯然這件事兒他並不是主導。
那就是王堯臣了,他是三司使,秦為肯定免不了跟他溝通,呂夷簡淡淡道:“政事堂最近又差錢了,王相公你何時給?”
王堯臣皺眉道:“錢沒有,老夫的命倒是有一條,你便取了去。”
龐籍卻在一旁乾咳一聲,說道:“一百萬貫,若是能成,你想打斷誰的腿?老夫幫你按著人。”
從呂夷簡的‘信口開河’再到說缺錢,再到王堯臣說錢沒有,命有一條……這些都是在暗示趙禎。
陛下……
大宋很窮,這三十萬貫很重要。
若是旁人說每年增收三十萬貫的話,不等趙禎說話,呂夷簡就能飽以老拳。
可這是秦為。
王堯臣既然願意為他背鍋,這其中肯定不止是私交的原因,還有就是王堯臣對秦為有著絕對的信心。
的確……
秦為近幾年聲名鵲起,其中最響亮的名號就是‘大宋財神爺’!
這可不是虛的,‘秦記’每年營收多少連秦為自己的都不清楚,但作為宰輔的呂夷簡豈能不暗查?
正因為他太知道秦為的能力了,所以想都沒想就贊同了此事。
趙禎也心動了。
只是他不好表現出來,畢竟秦為這幾年恩寵太盛了,朝中不少人都等著弄他,這會兒只有讓宰輔們先表態,他再順水推舟就行。
可等龐籍問秦為想用這個大功來換取誰的腿時,他只得板著臉乾咳幾聲表示不滿。
但他心中其實也是這麼想的。
若真能每年增收三十萬,打斷腿而已,他壓得住!
趙禎不由自主的開始發散思維:這份功勞能讓秦為打斷誰的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