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照縱起身形,向著太沖真人的洞府飛去。
太沖真人的修行洞府靠近龍首峰陽面,洞口位置開闢在一處懸崖峭壁的突起處,離師父太虛真人的修行洞府並不遠。
片刻功夫後,林照已經到了地方,但並未降下身形,而是在半空中頓足打量著下方的景象。
此時炎陽高懸,太沖真人修行洞府的出口清晰可見,遠遠看去如同一個伸出懸崖峭壁的“猿首”,出口剛好是“猿首”的一隻眼睛。
“猿首”突兀浮出峭壁,四周皆是直上直下的懸崖,偶爾有雜草和低矮虯松生長其間。
林照每次來到這裡,都忍不住暗自思忖,當初要是將修行洞府選在此處,那麼在自己突破至培元期之前是別想再出洞府了。
“猿首”的鼻子位置有方圓幾十丈大小,此刻正有一團劍光裹著一道人形,跳躍騰挪不斷,劍嘯之聲不絕。
練劍之人劍法高絕,出手之間不見絲毫停頓,招式銜接天衣無縫,劍光閃閃,寒意森森。
林照並未去打斷,而是欣賞著這精妙之極的劍術,思忖若是此時的自己遇到這般劍術,該如何應對。
思量一番後,林照發現好像的自己應對這種水平的劍術根本不費力,有很多種辦法。
可以採用一力破萬巧之術,不管其劍招如何精妙,劍氣如何犀利,直接蠻打蠻衝,拳勁隔空打出。
以自己的武道修養和此時雄渾無比的真元,攻其必救,瞬間蠻橫打爆其劍式,然後只取中宮,貼身寸打,幾拳必能結束戰鬥。
另外也能打的較有技術含量,比如以“纏絲勁”,或者“牛舌卷草”拍飛其長劍,或者反奪長劍,又是幾拳結束戰鬥......
想著想著,林照突然暗自失笑,這明顯是武道修行深入骨髓的表現,總想著用拳法來解決問題。自己可是出身神霄宗,為何遇到對手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術法,而是拳法?
看來以後自己需多加註意,改變以拳法應敵的思維習慣。
一盞茶功夫過後,下方練劍之人收了劍訣,正是太沖真人的弟子和玄。當年兩人第一次結識在“道法殿”,此後多有往來,是林照在“南靈別院”關係較近的同門。
兩人的師父太虛真人和太沖真人關係就很好,此時林照跟和玄又能成為朋友,算起來也是世交關係。
“師弟,你在上面看了半天,快下來咱們切磋切磋!幾年不見,看看你的手段長進了沒有!”和玄反手握劍,立於身後,對停在空中的林照朗聲喊話。
太沖真人除去一手精湛的“五陽雷”,最是鍾情劍術,身後時常揹負一口古劍,用自身氣息與其交感,培養古劍的靈性。更是將神霄宗傳下的幾門頂級劍法修煉到“成勢”境界,差一步就能成就“劍意”。
神霄宗以雷法著稱,但畢竟立宗十萬年以上,門中種種法門不缺,各自都有頂級傳承。
比如頂級劍法就有《五方五行劍陣》《庚金天衝劍法》《極光瞬殺劍法》《鯤鵬縱劍術》《弱水三千劍訣》《小周天星斗劍陣》,隨便流傳出去一門,都能以此立派。
自古以來,修行界習練劍法者最是眾多,無論是北域天蜈洲的大派“懸劍山”,還是南域靈州的中型宗門“通明劍派”,還有更多小型宗門都是以劍法立派。
和玄跟隨了其師太沖真人的習性,最是鍾愛劍法,反而在雷法上造詣一般。習劍者那裡有不愛鬥戰的,在實戰中提升境界才是最快之法。
自跟林照認識以來,兩人鬥站幾十次。
如果和玄控制住功力,與林照持平,則鬥戰結果“九一”開。林照勝率為“九”,和玄勝率為“一”。且和玄得來的這個“一”成勝率,大多數還是林照放水才有的。
非是和玄所習劍法不行,而是林照的武道修為太變態。
“抱丹境”的武道修行就能做到“秋風未動蟬先覺”,更何況林照這種武道大宗師,才情智慧無雙,幾番鬥戰之下,不管何等招式,只要第二次施展都不再頂用。
但林照兩世為人,人情何等練達,又怎會讓和玄難堪。
前些年如果和玄功行全開,則兩人的勝率就變為“一九”開,和玄的勝率為“九”。
畢竟以和玄已經修行至玉液境的修為,只需不斷水磨真元,讓天罡之氣和地脈煞氣在真元中凝練為一,就能準備凝結大丹。
此時其真元著實深厚和凝練,遠非當年的林照可比。
這個“一”又成了和玄相讓林照才有的。
但兩人的關係卻因此反而越發和睦,逐漸成為朋友。
此番歸來,林照功力大進,真元雄渾無匹,肉身更是強大到無法想象的境地,也想再跟和玄試試手,看看自己現在的實力到底到了何等境界。
“好,我們換個地方,這裡施展不開!”林照笑了笑,轉身沖天而起,準備離開龍首峰,找個能放開手腳的地方再行戰鬥。
和玄劍眉一挑,俊逸的臉上露出期待的神色,手中長劍一拋,飛身立於其上,法訣掐動間,已經御劍跟著林照疾飛而去。
兩人疾飛了約一頓飯功夫,來到一條大河之上。
但見大河滔滔,河面時寬時窄,寬則達十幾裡,窄則七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