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過了夏至,天氣便越發燥熱起來。
因為天氣炎熱,在五月初時,皇帝便從了經筵官所請,經筵暫免。
並且更定以後經筵,春講二月十二日起,至五月初二日免;秋講八月十二日起,至十月初二日免。
永為定例,不必一一題請。
換句話說,小皇帝放暑假了。
可惜,放暑假不是享樂的。
正因為皇帝停了經筵,內閣請皇帝多去文華殿聽政的次數,以及跑來西苑奏對的大臣,都明顯變多。
譬如今日,朱翊鈞還在吃午飯的功夫,張居正跟王崇古就已經在承光殿候著了。
見皇帝進來,二人連忙行禮:“陛下。”
朱翊鈞擺了擺手示意兩人起身。
施施然坐到御案後,歇了一口氣才開口道:“元輔與王閣老來得急,是有什麼要事?”
兩人對視一眼,張居正頷首示意王崇古先行奏對。
後者從善如流,上前一步。
王崇古入閣之後,頗有些意氣風發。
一身邊塞氣質,都略微沉澱了些許,顯得老練穩重了不少。
他面露笑意,高聲賀道:“陛下!大捷!”
朱翊鈞立刻反應過來,開口問道:“是朵顏衛再度犯邊了?有何戰果!?”
語氣之間,不乏驚喜。
王崇古對皇帝玲瓏心思見怪不怪,挑著緊要地方,將事情稟報了一遍。
朱翊鈞認真聽著王崇古說話,不時頷首。
五月初,朵顏衛的使者回去之後,將訊息也帶回了部落。
朝廷雖是封賞了朵顏衛,卻是封賞的名義上的酋首長昂。
並未封賞朵顏衛如今的實權人物,董狐狸。
這也就是罷了,朝廷還是封賞的銀兩。
至於糧食、布匹之類,一概也無——想要糧食,需得長昂出面,向大明朝邊鎮購入。
事權就是權勢,長昂藉著這個由頭,便開始拉攏部族長老,收服人心。
董狐狸自然不會坐視。
此時,董狐狸主動向大明朝靠攏,也未嘗不是一條出路。
但他選擇了另一個方向——那就是對外戰爭,來轉移內部矛盾。
古老的手段卻經久不衰,正是因為,其效果幾乎如同客觀規律一般,從來沒有失效過。
遊牧民族穩固權勢最好的方式,自然是一場成功的劫掠。
無論是人口,還是糧食、粗鹽。
只要劫掠成功,在部族中的聲望地位便水漲船高。
內部威脅,也不攻自破。
可惜,董狐狸算盤打得好,運氣卻不好。
這一次犯邊,他正好遇到了守株待兔,戒備十足的戚繼光。
王崇古還在眉飛色舞:“董狐狸達賊四千餘騎,從潘家口、龍井關等二路入犯,正好撞上了戚繼光。”
“此一役,邊軍斬敵三百餘,傷賊無算,韃酋折可魯蘭勒授首!董狐狸倉皇逃遁!”
潘家口、龍井關?
朱翊鈞一怔,有些出乎他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