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頷首,揮退管家,對王崇古笑道:“堯封跟君採也到了,咱們先去會館宴堂吧。”
堯封跟君採是霍冀和石茂華的字。
霍冀是根正苗紅的晉人,石茂華雖然是山東人,但祖籍山西,又久在楊博手下做事,與霍冀也有姻親關係,自然算是晉黨中人。
這就是晉黨宴會了。
大臣私下設宴相聚,多少不合制度。
但楊博口中的會館,乃是全晉會館,本身就是給山西計程車子、官員寄宿飲食的地方。
如今一票山西人恰好去會館吃喝,順便給王崇古接風洗塵,還真算是合情合理。
楊博起身了,王崇古跟張四維也起身跟上。
會館就在楊博府邸旁邊,之間也就隔了一堵牆。
甚至於,楊博作為黨魁,有一半時間都住在會館。
也是如今要致仕,這才把位置騰了出來。
三人剛走出來,霍冀跟石茂華便迎了上來。
“楊閣老、王尚書、張尚書。”石茂華位份最低,禮數也最周全。
霍冀只是略微拱手,朝楊博行了一禮。
楊博坦然受下後,才回禮道:“堯封、君採不必多禮。”
一旁的張四維跟王崇古也拱手:“霍都御史、石侍郎。”
五人一路寒暄,穿廳過巷子。
石茂華最是殷勤,一路上活躍氣氛。
楊博作為魁首,自然明白其所求,不鹹不淡道:“此前兵部尚書缺位、侍郎肺疾,這些時日,倒是辛苦君採了。”
略微點了一句石茂華的功勞,後面的話就留給別人接了。
王崇古聞弦知意。
昨日廷議後,協理京營戎政的位置,已經成了眾皆矚目的焦點。
對於很多朝臣而言,京營最好是攥在兵部手中。
譬如當初的趙貞吉,霍冀,提議撤除京營總督,讓文臣總理京營戎政。
可惜穆宗皇帝不願意。
這個想法告吹之後,朝臣的期望,基本上都是,保持著京營現在半死不活的樣子,便是最好。
沒事給皇帝舉舉儀仗,修修陵墓,就夠了。
否則,中樞周邊養一支強軍,是要對付誰?
如今趙孔昭即將致仕,總要有個人選出面,壓制顧寰才行——顧寰在京營沉寂了半年,已然開始蠢蠢欲動了。
王崇古不動聲色道:“趙侍郎肺疾可有好些?”
石茂華扼腕:“夏日熱痰,難了。”
肺病一般冬日多發,熬過冬日就能再好轉一段時間,但現在是夏日,半點沒有好轉的跡象,那就基本沒得救了。
王崇古作為兵部尚書,只能跟著嘆息一聲:“我前日才入京,對部中事務不甚清楚,如今京營大小戎政之事是誰在處置?”
石茂華輕飄飄接過話:“小事是兵部司務廳和幾位員外郎處置,處置不了,便是我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