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楊博的見識,多少能看出來,皇帝對他們這些人畜無害的晉人意見極大。
上次他給兒子楊俊卿塞去修昭陵,混個資歷,皇帝還特意敲打他,讓楊俊卿注意點,要是連大雨都防不住,到時候臉上都不好看。
簡直豈有此理,還沒有開始伸手,就已經假定他要貪汙了。
不止如此,此前高儀還一度囑咐他,入了閣就要不偏不倚,不要一味拔擢或是袒護山西人。
這話是誰讓高儀說的,他心裡可門清。
可見皇帝對他們的成見。
是故,皇帝讓王崇古入京之事,一再拖延,也是楊博的主張。
非要王崇古安排好了後手,才能入京。
楊博自認對皇帝瞭解極深,聽到王崇古給皇帝說好話,更是不由暗暗搖頭,心知這位同鄉,必然受了皇帝哄騙。
王崇古搖了搖頭:“倒是隻寒暄客套了一番,並未具體說及什麼事。”
他頓了頓,充滿風霜的幹練臉龐上,露出一絲古怪之色:“不過,似乎對我頗為熱情。”
“對俺答封貢之事大加稱頌,屢屢肯定我的才幹,還說讓我入主兵部,乃是為了借我俺答封貢的經驗,以期封貢土蠻汗。”
“期間……頻頻把臂而談,執手交心。”
話音剛落。
楊博撇了撇嘴。
張四維以手扶額,語氣無奈道:“舅父,皇帝單獨召見大臣對誰都這樣。”
王崇古一怔,狐疑道:“果真?”
虧他還以為皇帝單純欣賞他。
張四維有氣無力點了點頭:“當真如此。”
“如今朝臣中,都說,這位陛下私下裡話本看多了,尤愛把臂言歡,執手相看。”
雖然知道很多朝臣吃這一套,但看到舅父也上鉤,多少有點好笑。
楊博倒是說了句中肯話:“不過,想借你的聲望,平息土蠻汗,倒可能是真的。”
“學甫獻策了嗎?”
以王崇古在蒙古人中的聲望,想要平息土蠻汗,還真缺不得他。
王崇古搖了搖頭:“只客套了一番,並未獻策。”
說到這裡,嘆了一口氣:“要獻策也不是現在。”
楊博露出探究的神色,看來這位後進,還真有獻策的意思。
張四維直接問道:“舅父怎麼不獻策?若是能得聖眷,豈不是再好不過?”
當初他做日講官的時候,對皇帝不屑一顧,認為是一個掌不了權的兒皇帝。
但現在看來,還是多少有些武斷了。
縱使不喜歡如今這位皇帝,但也不得不承認,這位登基不過一年,就已經能左右朝局了。
只聽王崇古嘆了口氣:“你們久在中樞,竟是都以為封貢這般簡單。”
他突然有些懷念高拱了。
王崇古就事論事,繼續說道:“早在庚戌之變後,世宗皇帝就有意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