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職各堂上官、六科、十三道掌印官,並禮科、兵科、禮部儀制司、兵部、四司官,及糾儀監射御史、鴻臚寺供事官武職,並錦衣衛堂上及南鎮撫司掌印僉書官,一干人一身大紅便服,在將臺下排作兩班,面上鮮有表情。
片刻後,武帳中窸窣之聲漸止。
司禮監太監張宏、李進,一左一右掀開帷幄。
皇帝德音隨即響起。
“把總以下,及家丁軍士,於東西廳分投比箭試銃。”
“總協戎政官戚繼光以下,副參遊佐、坐營號頭、中軍千總等官,校場馬上閱射。”
“公、侯、駙馬、伯、錦衣衛等官,臺下較射!”
“馬上人各三箭,步下人各六箭,中的者,鳴鼓以報,通傳閱武門!”
藩屬外臣循聲看去,目光炯炯盯著武帳。
一道身影顯現,只見上邦天子躬擐甲冑,負弓帶劍,自帷幄中從容踏步而出。
好賣相!
三娘子見之,心中不由暗讚一聲。
中原人的風姿總是各有千秋,方才為她引路的蔡可賢,可謂仙姿倜儻,白皙若神人;年過六旬的王崇古則是穩重醇厚,風度不凡;眼前的皇帝位份至尊,一身甲冑燦然英俊,盛氣凌人,更是別有風味。
一干外臣正暗自打量著皇帝,恰好皇帝偏過頭,朝這邊看來:“來人!為朕的陪臣們各賜一箭,共襄盛舉!”
話音剛落,三娘子立刻心頭一跳,瓦剌蠻子更是當場失態,踉蹌後退。
直到太監們各捧一支箭簇走到近前,一干藩屬才反應過來,原來是字面意思的“各賜一箭”。
方才還瞪大眼睛的朝鮮使臣,此時也難得尷尬。
他口中推辭連連:“陛……陛下,臣是文臣,不善御射。”
李增是朝鮮的禮曹參判,相當於明朝的六部尚書,乃是二品文官。
朱翊鈞輕笑一聲:“李參判若是得中一箭,朕在山東萊州,開一座海港與你們互市,如何?”
李增愕然抬頭,懵然所措。
朱翊鈞嘴上問著如何,實際壓根不待李增回應,自顧自說完,便邁步離開。
一干朝廷大員、侍班官,蜂擁其後。
李增仍舊沒有回過神來。
萊州互市……怎生看個閱兵,還能天降餡餅!?
別看朝鮮做了二百年的孝子賢孫,但貿易上,受限同樣不小。
其中貢賜、和買且不說,所謂互市,往往指的是官民參半的貿易往來。
官方互市跟邊境走私不一樣,按制,朝鮮與琉球等孝子賢孫的開市日期可不受侷限,這裡的不受侷限,指的是“聽安排”。
地點上,朝鮮只允許在北京會同館,以及遼東懷遠館進行“開市”貿易。
時間上,一般是朝鮮使臣領賞後,固定於會同館開設三至五日的市貿。
甚至於開不開都是兩說。
禮部會依朝鮮表現而決定是否準其開市。
最⊥新⊥小⊥說⊥在⊥⊥⊥首⊥發!
這些特點決定了,所謂互市,往往是朝鮮使團,夾帶私貨入京貿易——遼東百姓年年抱怨,朝鮮使團物資過多,車輛等轉輸負擔過重。
譬如這次正旦慶賀,李增便夾帶布物百餘匹,用以兌換藥材。
但這事嚴格意義上來說是違法的。
按朝鮮律,使臣除進獻方物、盤纏、衣物行李之外一切禁帶,否則照律罰沒家產;按大明禮部館市禁約,所持布物不得超出行李禁限。
奈何大家都這麼幹,朝鮮豪商每年趨之若鶩,為一個使臣隨從的名額,爭得頭破血流。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說要在萊州開一座互市!?
這跟天上掉黃金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