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太拉了。
一成不合格,這還沒開始度田呢!
如今是考成第一年,更多的是在完善制度。
地方府縣的考成要求,大多隻是一些收稅、轉運、維穩的指標,京官就更不用說,維持部門正常運轉,完成皇帝和內閣交辦的任務,就不會有不合格。
若是小問題,吏部甚至會高抬貴手,只要願意限期整改,就不會記入案卷。
可即便這樣,不合格的官吏人數,仍然遠超朱翊鈞的想象。
這隻能說明,這些人要麼是一點活不幹,要麼乾脆是在故意拖後腿。
朱翊鈞隨意抽出一份案卷,仔細研究起來——他倒想看看,怎麼個不合格法。
“……隆慶六年十二月,琉球國中山王世子尚永,差陪臣齎表箋朝貢,請襲封王爵,下禮部,令福建鎮巡等官查勘具奏,福建鎮巡等官不報。次年五月,收受中山王世子尚永賄銀一千六百兩,乃報。”
下面還附有御史的彈劾,中山王世子的告狀。
好,吃拿卡要,很有精神。
不得不說,意料之中的操作,朱翊鈞已然是見慣了,但這耽誤禮部正事,著實有點離譜。
他繼續往下翻看。
“常州府、揚州府、蘇州府之賦稅,一年逋負至十七萬餘,乃以知府等官故縱,雖作速催徵,仍未依限完解。”
其後則附有戶部所貼的賬目,吏部所貼知府衙門官吏誰為此負責,白紙黑字。
拖欠稅款啊……朱翊鈞搖了搖頭。
去年戶部尚書王國光就在廷議上大吐苦水,說稅收不好收,地方上不是說天災人禍,就是報刁民不配合,反正就是拖著不給,一個勁上疏請求減免。
各地御史下去催逼之後,總結了四條,一曰勢豪阻撓;二曰有司怠玩;三曰大戶侵漁;四曰積棍包攬。
說的委婉,其實明晃晃說是官紳勾結。
朱翊鈞這下算是見到對應州府官吏的名字了。
朱翊鈞默默記下一筆,隨後將其遞給一旁的翰林編修吳中行:“諸卿也看看罷,稍後給朕說說,這般為官被判不合格,是否公道。”
吳中行彎下腰,作雙手捧狀,恭謹接過皇帝遞來的案卷。
與一旁的庶吉士,一併觀覽起來。
朱翊鈞由他們自己看,自己則再度翻閱起卷宗來。
貪、酷、浮躁、不及、老、病,可謂是不一而足。
朱翊鈞時而七竅生煙,時而陰晴不定,時而津津有味。
不知不覺間。
考功司大堂外,走進來兩位稀客。
小皇帝正低頭看卷宗,一無所覺,申時行溫純等人卻是看到了,慌忙就要起身行禮。
張居正伸手虛虛一按,示意申時行不必見禮,隨後便與高儀站到皇帝身側,默默等候皇帝翻卷。
小皇帝本人還絲毫沒有察覺,頭也不抬朝考功司郎中劉大綬問道:“劉郎中,這些不合格官吏中,原因為不職,是所指何事?”
朱翊鈞大概翻了一下,這些不合格官吏中,貪汙、抗稅還是少數。
大多隻是記錄了一句不職。
讓他有些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