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煮青蛙只是開頭順遂一點,一旦鋪開,到了臨界點,終歸還是要串聯起來,舉著考成法反考成法的。
他開口解釋道:“兒臣的意思是,既然怕生亂,不如將其分而劃之。”
“內閣的考成法,優則升,合格則留,不合格則罷官,簡單而酷烈。”
“但孃親,這天下吏官眾多,優者幾何?能升任的官位又能剩下多少?”
“恐怕泰半都在合格與不合格之間吧?”
“若是大多隻增權責,不能蒙受聖德,恐怕心中怨憤,阻力重重。”
“依孩兒的主意,我朝官吏,合格就已是難得了,不妨給予些實惠,賞賜些銀兩。”
“不合格者,以三次為上限,而後再罷黜,留些餘地。”
“如此既能多些合法收入,德化那些猶豫兩難的汙吏,又能讓二者不能齊心,督促百官盡心做事,。”
“白臉由內閣唱,孃親做個折中的紅臉,也好彰顯孃親仁厚聖德。”
朱翊鈞一口氣說完,都有些口乾舌燥。
這一套下來,加了補丁後的考成法,雖仍不是盡善盡美,卻能緩解大部分阻力。
增加合法收入這事,勢在必行。
高新養不了廉,但是連基本生活所需都保障不了,就一定滋腐——指望所有人都是天生聖人,是不現實的。
保障基本生存的同時,頭懸利劍,蘿蔔加大棒,恩威並施,才是正策。
一味施恩,是助紂為虐。
一味強壓,只會被反攻倒算。
不夠辯證的考成,早晚會人亡政息。
至於為什麼作為績效,而不是添在本身的俸祿裡?
一來是為了顯出對比,激勵人心,二來,自然是方便隨時動態調整,做些文章——這份權力,必須死死捏在他手裡。
朱翊鈞回頭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李貴妃,顯然是聽進去了,心下也不由暗暗點頭。
李貴妃當然聽懂了。
不但聽懂了,甚至越想越覺得妙不可言!
這樣一來,她最擔憂的聖德,就不會有損。
本宮都做到這個地步了,你自己不盡心做事,難道還能怪本宮?
不僅如此,還能在清流中獲得一個好名聲,畢竟這想做事,又不貪汙的朝官,可真的是嗷嗷待哺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
“那這獎賞的錢,戶部願意出嗎?”
朱翊鈞搖了搖頭:“孃親,今年試點的績效,咱們宮裡出。”
李貴妃張了張嘴:“啊?”
朱翊鈞解釋道:“孃親,此次戶部這十萬兩,咱們名義上入內帑,卻不要錢,就放在戶部,用內帑的名義作為‘績效’。”
“我朝在冊的官員,有兩萬八千九百六十三人,順天府一地,加上針工局,卻不過八百餘,這十萬兩作為績效,以及擇優補發欠奉,綽綽有餘。”
“這錢高拱不是不給嗎?宮中用度,高拱還能串聯群臣攔著,可若是作為德政之源,百官必然站在孃親這邊,高拱一人,就算鐵了心也攔不住。”
“用給咱們施恩,總比高拱拿去收買人心好。”
內廷要發錢給朝官,這種人,沒人攔得住。
不過,他言語中有所保留,畢竟這個數字是沒計算吏員的,否則要膨脹十倍不止。
但還是那句話,飯要一口一口吃,他不是神仙,做不到面面俱到。
大明朝歲俸折銀百三多萬兩,歷年實發的,五成都不到,是各級官員不想給自家人發工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