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孟松搖搖頭:“不好說,但是最短時間內做到中芯這個地步沒問題,再往上追趕臺積電就有些難了。不僅需要人才資金,還需要裝置和研發,最重要的是底蘊。”
張汝京點頭:“我也這麼覺得,但我還是不甘心,無論如何我要把華芯帶出來,給張忠謀看看,狠狠打他的臉。”
二老的敵人都是相同的,但也有區別。
比如張汝京更討厭的是張忠謀,因為張忠謀先是收購了他一手建立的世大半導體,隨後又各種找他麻煩,更是將張老趕出了他一手帶出來的中芯。
十年夢斷!
至於梁孟松對雖然也不喜歡張忠謀,但談不上多麼討厭,他心裡厭惡的只有“恩師”蔣尚義。
他為了擊敗臺積電,不惜前往三星,投靠棒子,你就知道這得有多恨了。更甚至後來蔣尚義要來中芯,他立即就要辭職,感覺到了背叛。
梁孟松話音一轉:“不過這的確是最佳的機會了,小陳總對我們信任,願意放權,給了我們很好的待遇,公司內部也沒有其他力量掣肘,如果這都做不出來,那真是丟了老臉了。”
…………
送走了張汝京和梁孟松,陳平江鬆了口氣,可算是搞定了這二位,這樣一來,骨幹人才就解決了。
剩下的只需要到時候招募一些相關專業的畢業生當後背梯隊,再加上招一些一線操作員工即可。
這次見面也意味著華芯專案正式立項。
開弓沒有回頭箭。
真的到這事後,陳平江才感受到肩頭沉甸甸的壓力。
接下來的各項支出都是海量的,而除了資金外,其他每一樣陳平江都要身體力行的參與。
光是一座12寸晶圓廠的總體造價就不會低於25億美元,算上後續購買原物料,保底不少於30億美元。
這可不是陳平江瞎估計,臺積電2016年在南京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就投資了30億美金。
當然了,臺積電的裝置裡包含了最先進的EUV(極紫),而現在這個節點全世界只能買到DUV(深紫),但人家臺積電是老手,華芯只是個新徒弟什麼都要學,都會產生成本。
甚至可能買裝置都要被宰。
其中建設成本是大頭,包括裝置購置、廠房建設、人員培訓、技術研發等。不同環節的成本因技術難度、市場需求和地域差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此外還有產品良率的問題。
總體而言,晶圓廠建設成本較高,但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規模的擴大,成本也會逐漸降低。
其中,廠房建設需要考慮地理位置、環保要求、安全標準等因素。
而製造裝置具體又包括氧化爐、CVD裝置、PVD裝置、真空蒸鍍裝置、MBE裝置、液相外延裝置、ALD裝置、電化學鍍膜裝置、塗膠裝置、曝光機、顯影裝置、光刻機、幹法蝕刻裝置、溼法蝕刻裝置、CMP裝置、離子注入機、清洗裝置等。
這些裝置分別負責晶圓的氧化、沉積、光刻、刻蝕、離子注入/擴散等步驟。
現在才2011年,類似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中電48所、中電45所等一系列的國內裝置商才剛剛起步。
想買只能找國外。
在製造過程中,最主要、價值最昂貴的三類分別是沉積裝置,包括PECVD,LPCVD等、刻蝕裝置、光刻機,佔半導體晶圓廠裝置總投資的15%、15%、20-25%。
幾乎壟斷了高階光刻市場份額高達80%的A**L,在CVD裝置和PVD裝置領域都保持領先的美國應用材料(AMAT)以及刻蝕機裝置領域龍頭Lam&bp;Reearch穩坐前三。
想買,而且買好的,繞不開他們。當然有些裝置也可以去找小日子的尼康、DS、日立高新去買。
其中,國人最熟悉的莫過於光刻機和其主要生產商A**L。
光刻機的作用說的簡單點,就是透過一系列的手段,將線路圖成比例縮小後照射到矽片上,然後顯影,最終得到在矽片上的電路圖。
經過一次光刻的晶片可以繼續塗膠、曝光。越複雜的晶片,線路圖的層數越多,也需要更精密的曝光控制過程。
後來華為的那張麒麟9000S,就是用了多重曝光的技術。
其中多重曝光技術早就有了,不過被認為沒什麼價值,因為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做到更精密的晶片。
也只有華為被逼的沒辦法,使用這一技術,並且有重大突破。
畢竟,多重曝光良率很難保證,良率無法保證,成本就上來了。
光刻機繞不開A**L,其在世界同類產品中有80%的市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