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問人世間,聞道與賢人境界,到底極限再何處,那麼洞禾真人會覺得,識盡天下道,獨此一家高,便是極限;
天輪道宮的高靈希,會認為融匯己道,專此一術,便會登臨極限;
魔道魔心宮厄一居士,則有言,萬術乏善可陳,習得天法,才有窺得極限的希冀;
大黑天門的玄傲,心中有另一番想法,因直面偽仙偽神他以為,術體合流,方得一線可能。
……
鈞正州,元一天道主峰道場之上,齊聚有來自天下十三州的所有頂尖道門修士,以及來自萬道域的百家一脈之主。
此間大多都是聞道或賢人巔峰的修者,少有聞道中境或上境修士,也是其傳承或古老,或稀有,或於世有益。
眾人紛紛來此,只為探尋所謂聞道極限,然而接連幾日,不論如何推出理論,卻總能找到反例,證明該法只能將他們推向破界飛昇的邊緣而已,卻並非達到極限所在。
一干足以擾動天下風雲的絕世大修,每一人只要是成功飛昇,定在聖天域亦有一番成就,可面對這太虛偽神輕易達到的境界,對他們來說卻難上加難。
他們現在靠徐承、張沫以及一眾境界稍低的修士,阻擋著太虛對邊域的入侵,可這樣的時間定然不會太長。
目前還只是一眾太虛魔物抱團入侵,由數名偽仙境太虛偽神帶領,單單是這樣,就必須依仗可以駕馭敕荒神符陣靈力,以及真正體驗過聞道之上境界層次的徐承和張沫兩人,才能順利保證便邊域不失。
單單是這樣,在徐承和張沫兩人修養神識之時,不管是南荒城,還是新(西)荒城,亦或是巡邏斷虛崖的修士,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傷亡,甚至在斷虛崖一帶,還有修士被腐化的情況。
眼下根據估計,根本還沒有到太虛大規模發力的時候,魔羅域以及魔羅族,既然早在數萬年前便於太虛勾結,那現今仍未將一切擺在明面,必然是在等待會元更迭那一刻,太元界內天地氣機徹底混亂之時,才會最終出手。
照這樣發展下去,估計等不到會元之末,仙凡域和萬道域便會出現大面積的界域失守,屆時到大劫正式來臨,人族所面臨危機,該如何去設想。
人族修士們,只能夜以繼日對聞道極限進行參悟,但到現在,他們唯一能夠仰仗的,只能是青玄道人留在九千年前的一枚小小錦囊。
可是,這錦囊被伏羲聖皇設定了一道禁制,自交予給眾修士之後,需得整整九日方能解開。
這九日,伏羲聖皇想要讓如今的下界人族,嘗試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距離九日結束,還有四天時間,然而一干修士早已費盡心神,在諸多紛亂的意見下,眾修之中沒有一人能夠篤定哪種意見才是最好。
沒有辦法統一方向的眾人,便如數十萬年前的百家修士一般,只能按照自己覺得可以向上邁進極限的方式,開始屬於自己的修行。
但他們大多都已經是聞道巔峰的修士,即便是聞道上境的,其實也差不多能在短暫時間內,窺探到飛昇上界的門檻。
所以這般修行的情況,不可謂不糟糕,所有修士一面要避免飛昇天劫的降臨,一面又要盡力突破自己的極限所在。
這反反覆覆觸碰天地界限的操作,讓元一天道附近,不斷有各種天劫引動,什麼劫雷、刀劍劫、罡風真火等等,各式各樣,好不熱鬧。
而如此頻繁的天劫,也使得天地靈力波動極大,為了平復這異象對於仙凡域的影響,伏羲聖皇只能親自出手,以聖人境界和先天大道至寶“河圖洛書”,將仙凡域天地,特別是元一天道附近,給強行定住。
雖然各種天地道意仍舊流轉不息,但其中的靈力與玄之又玄的天地氣運,則完全被穩住,不至於崩潰,進而影響到整片天地,最後使得凡人和低境界修士遭殃。
然而,反覆的試驗與衝擊下,所有修士皆是有所進步,可程度也僅僅是分毫而已,比之偽仙,差距依舊斐然。
於是所有人,皆是將希望寄託在了青玄道人的那枚錦囊之上。
包括遠在幽漠州的徐承和張沫兩人,也是想讓其它頂尖修士儘快參悟出極限所在,因為即便他們二人輪流執掌敕荒神符陣,可畢竟並非敕荒神符的持有者,也沒有習練赤荒子的一身道法。
徐承和張沫二人感覺,不出十日,他們的神識消耗才是會達到他們的極限,屆時就不是什麼休息一兩個時辰便能恢復得過來的,估計就會出現一兩天的防禦真空。
如果到時候沒有更多聞道巔峰的修士前來助陣,即便再填進去更多的聞道上中下三境修士,也只會造成更慘重的傷亡。
現在徐承和張沫只能是硬撐下去,只希望鈞正州的參悟大會,能夠在這十日內,取得成效。
元一天道中,一眾毫無頭緒的修士,終於是等來青玄錦囊解封的那一日。
除卻少數還在堅持以自己的道路參悟聞道極限的修士外,所有人皆是聚集在元一天道主峰峰頂之上。
此處,洞禾真人與厄一居士分立於正道九福天以及魔道三門之前,諸子百家中,也是儒墨法兵、醫農小說、陰陽縱橫九家地位最崇之人,站於隊首。
在峰頂大殿正前方的廣場正中央,青玄道人的錦囊安靜浮於空中,散發絲絲青芒。
午時方至,青芒剎那間舒展開來,在短暫包裹住錦囊後,又極速散去,只留下看上去平平無奇的一隻布紡錦囊。
因是在元一天道的主場,便是由洞禾真人主動出手,其他修士業無任何意見,任由洞禾真人對錦囊進行操作。
洞禾真人小心翼翼開啟錦囊的繫繩,以靈力輕柔取出摺疊其中的一張簡單宣紙。
將宣紙緩緩展開,紙上文字貌似擁有魂魄一般,在洞禾真人的靈力灌注下,竟是主動飛出紙頁,躍然於高空,令所有在場之人都是能看到文字的。
可是,當每一位修士都認真閱讀完成之後,其在他們心中,翻起的可不是簡單用驚濤駭浪便可以說得清道得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