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藏經閣出來之後,眾人雖然皆是修行有數的大修,自會是將表情端著,不將個人情感輕易流露而出。
不過畢竟收穫頗豐,也不至於人人擺出一張臭臉,頂多眉眼端正,喜怒不顯罷了,大多都是表情輕鬆,不時還有些許交流。
然而,就在他們全部登上前往峰頂的石梯之後,原本因為收回也無用的靈偶,卻是突然轉動了一下本應該被防護大陣鎖定的頭顱。
在眾人難以察覺的角度,靈偶的眼睛變得深邃虛無,一股充滿死寂的紫黑氣息,從靈偶的雙眼中以及關節連線處,不斷朝外溢位。
這股死寂的氣息,緩緩蔓延,在大陣中形成一條連線外界的道路。
那靈偶就沿著紫黑色的路線,一步一步向著防護大陣之外的區域挪動。
剛一開始,這具靈偶仿若年久失修,走路搖晃不定,四肢的運用也是僵硬扭曲,但這段大約百步的路途中,靈偶也是逐漸“適應”著這副身軀。
直到徹底脫離藏經閣防護大陣的束縛,靈偶在行走之間,完全與常人無異。
而走出藏經閣區域的靈偶,操著那雙閃爍紫黑色光芒的石眼,朝著百家修士前去的方向,僵硬木訥地盯著。
許久,靈偶再次行動,這一次他的身形恍若鬼魅,幾乎就在眨眼間,便從原地消失不見。
若是有人能在其行動時,捕捉到靈偶臉上的表情,定然會被徹底驚住。
只因原本墨家鉅子所做靈偶,面部細節甚是簡陋,只有簡單以靈木雕刻出的眼耳口鼻,眼眶中裝有兩枚內建靈紋的靈石,作為靈偶所有外界資訊的輸入埠。
原本的靈偶,或者說墨家批次製造的築基期靈偶,皆是不可能會有靈活生動的面部表情,隨時看上去都是木訥呆滯。
可現在靈偶的正臉,不僅掛上一層紫黑色氣息,其中那對原是暗黃色的石眼,更是靈動異常,不時朝各個方向張望。
早已登頂山峰的諸位百家修士,自然是不可能知道身後有一具築基期的小小靈偶,竟是會突然復活,並且還能突破他們全然無法撼動的防護靈陣,並以詭異的速度和身形,遙遙綴在眾人身後。
此時此刻,百家修士盡數站在博安峰中的主殿之外。
此處陰陽家的執掌人感覺得出,應是原有極為強力的陣法將大殿籠罩其中,但現在卻是絲毫大陣的靈力也無。
這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大殿,比之下界諸多山門的門派大殿也是遜色許多,見識過弟子舍院小天地的眾人,猜想這座大殿之內,是否也是另有一番景象。
可待眾人走進之後,內里居然同樣是一副普通模樣,莫說任何神異之處,大殿之中的各種佈置和桌椅,都是極為精簡隨意。
充其量,這其中有些唯有聖天域內才有的珍貴石材或靈木一類,可是其中靈氣,在無人溫養和維護的情況下,也是因為被用來製作為桌椅器具,靈性漸消。
並且這些東西,來自下界的眾修士其實也看不太上,能用來打成椅子和樑柱的物件,說是下界沒有,但他們都有十足把握飛昇上界,到時候這些常見的物品,又如何能不輕易得到。
總之,眾人分頭在這座不算宏偉的大殿內轉上幾圈,甚至連房梁和房頂都有探查一圈,可是也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物品。
只是在房頂最高處的一根梁木夾縫中,發現一枚不知是何材質的湛藍色圓片。
從觸感和視覺來看,這圓片應是某種奇異的玉石研磨而成,其中以靈力激發,隱約有淡淡靈紋顯現。
眾人眼力極好,瞬間便察覺到那一閃即逝的靈紋,並藉由所有人的記憶,將靈紋復原而出。
眾人從未見過如此靈紋樣式,並且那靈紋也並不完整,細細推算一番,其中有諸多關鍵節點,皆是不夠通暢,即便以靈力去試驗靈紋的效用,估計也完全推演不出結果來。
隨後洞禾真人腦中靈光一閃,將一身靈炁再度轉化為博安峰的修者特性,並以此去激發湛藍玉盤。
但結果卻是,雖然玉盤的反應更甚幾分,可最多也是靈紋多閃爍幾次,眾人將靈紋完全模擬出來。
儘管如此,眾人以各自的手段去查驗靈紋的效用,甚至洞禾真人繼續用博安峰功法氣息去催動靈紋,但仍然是一無所獲。
眾人無可奈何,只能暫時將此作罷,隨後最後審視峰頂大殿一番,確認並無異樣後,便齊齊離開此處。
他們還有另一處地方需要前往,便是諸多記述中,言明博安居士時常打坐修行的後山悟道臺。
一行人繞過大殿,繼續往後山行去。
後山的佈置較為簡單,因為弟子園舍和眾多功能性的建築,都放在正面山坡,背面更多是一些長老的居所,或門內用來參悟天地大道的道場石臺一類。
博安峰的悟道臺,是其中最大的一片參悟場地所在。
眾人在大殿之後,依舊以靈偶、草精以及墨影作為探路先鋒,歷時大約一刻鐘左右,才尋到一條,勉強能通人的小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