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一共二十六人,洞禾真人之資,足以稱為仙。
即便是萬道域中的百家修士,此前如何不爽仙凡域中的道門,但在雙方未有關閉界域通道的千年之前,也沒有幾人,敢小覷當時便已是元一天道道主的洞禾真人。
千年過去,有資格或有實力力敵洞禾真人的百家修士,大多都已飛昇破界,而洞禾真人仍舊在不斷拔高自身實力。
如此情形之下,即便是儒家一脈中,輩分最高,修為最深的勞豐嶽,也不敢肯定,自己有沒有能和洞禾真人並駕齊驅的實力。
現下,洞禾真人靈氣湧動,不消幾息的功夫,便將一身道意與功法特性,直接化得與玉印相同,令在場之人無不歎為觀止。
短短一刻鐘的時間,洞禾真人已能完全掌控玉印,那道與陣法相合的符紋圖案,已經開始隨著洞禾真人的心意,開始變幻相融。
再過半個時辰,洞禾真人雙眸爆發出兩道驚人的靈光,只一瞬,便掃過整個藏經閣所在區域。
伴隨一陣短暫急促的積雪消潰之聲,眾人感覺此前籠罩在整個藏經閣區域的大陣陡然消失。
同時從藏經閣開始,一股近乎微不可察的振動,極快地由此傳播到整個博安峰中。
諸多修士雖然感應到此情況,也想過此間是否會發生某種危險變化,但即便神識連連掃動,本無法探查的地方依舊情形難明,可以感知的位置,同樣無事發生。
既然如此,百家修士們也再無顧忌,在墨農小說三家手段連連施展之後,反饋而來的資訊,皆是毫無威脅。
眾人欣喜若狂,紛紛朝還在回覆靈炁的洞禾真人道謝稱讚,嘆其不愧為“道門第一人”,說得徐承和張沫有些咋舌,感慨百家修士就是不一樣,誇起人來,當真是不留餘力。
洞禾真人自是道心穩固,輕飄飄一言帶過後,便自顧自繼續恢復損耗的靈炁,但是她倒是沒有否認“道門第一人”的說法,想來也是心中傲然,當得此稱呼。
得益於博安峰內的仙氣精純,洞禾真人完全恢復只用了一刻不到。
隨後一行人朝著藉由靈偶及草精推開的藏經閣大門,路過鐫刻“天下百家經典所在”的石碑,直接步入藏經閣內。
然而就在眾人走入閣中不久,一道帶著濃郁太虛氣息的“黑霧”,順著徐承和張沫破開整座山峰的那處薄弱區域,悄無聲息地緩緩潛入。
在繞過諸多禁制陣法後,黑霧散去,再不見蹤跡。
在藏經閣內的眾人,如何能知道外面的情況,他們直接被眼前浩如煙海的經籍書冊給迷住了雙眼。
這幾人之中最興奮的人,自然是儒家的三名大修。
即便養氣功夫早已進入化境,但是面對如此多的書籍,本就嗜書如命的儒家修士,如何還能把持得住。
更何況這是雜家金仙所蒐集的書籍,其中的儒家經典,都必然有諸多是出身儒家大派的三人,都未曾見過讀過的。
念及此,三人也顧不得什麼修士的顏面,稍稍盡到儒家禮數後,便一頭扎進書海之中,開始享受知識道理,帶給他們的享受與快感。
眾人見狀自然也表示理解,在場之人,有誰不心動難耐。
最是討厭看書的農家與兵家修士,面對極有可能大幅提升自己實力的功法秘訣,自然也是願意坐而閱之。
其他的百家修士,也都有好書的習慣,只是沒有像儒家那般瘋狂,但也緊隨其後,不想落於人後。
一番拜別下來,倒是道門的三人最是無所謂,徐承他們不僅走在人群最後,還和洞禾真人之間不斷交談。
其實對於徐承來說,他是覺得元一天道的功法已然是異常高深,說實話,他到現在都沒有把一元化界訣給徹底參悟通透。
這可不是因為一元化界訣是來自上界的原因,徐承沒參悟明白的,就只是一元化界訣的聞道境界部分。
如今見識到洞禾真人對這門功法的妙用,自然是興奮異常,想要向洞禾真人多討教幾分。
通曉徐承心意的張沫,當然不會拋下徐承自己走開,而且洞禾真人就在旁邊,怎麼說她這次也是跟著洞禾真人一起出行的,洞禾真人算是她的長輩,搶在洞禾真人前面亂跑亂跳,還是有些不合時宜。
故此,道門三人行在眾人最後,不過洞禾真人雖認可徐承對於宗門功法傳承更感興趣的態度,也想多傳予徐承一些內容,可對於下界的他們而言,眼下的機會是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