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大江,靜谷,佛城。
原本的塔蘭邦城,是平和寧靜的。
佛門治下,雖然清貧了些,大多的財物都奉獻給了他們的信仰之佛,一切的外物都交由俗世紛爭。
但該說不說,真正追求心靈平靜的人聚集在一起生活,總是會令一片土地,也帶上些真正的安寧色彩。
不論風雨交加,亦或鳥獸爭鳴,都將回歸與自然交融的融洽。
從前的蘇南逸,或者說守妄僧人,從來都是這樣去想的。
可是四十年前,一場席捲整個塔蘭邦城及其周圍地區的變故,令蘇南逸徹底喪失了對佛門的信仰。
四十年前的塔蘭城中,自然是寺廟林立,佛門修士無數。
蘇南逸在清光寺內,修行已有百年,對佛門信仰忠貞不移,也正因此,其晉升飛速,不到數年便轉為正式弟子,又十年,拜入內門。
直至四十年前,蘇南逸已是下界佛門第五境界,霧禪境界,等同於道門的玄煙境。
此境界吃的是水磨工夫,如同玄煙修士一般,只有不斷凝練體內被稱為霧形禪意,才能最終轉化為超脫禪意之上的佛心源。
一般佛門將此境界的突破稱為真悟,而一旦到達霧禪之上,便更與佛門繫結,除非身死,此生再無可能轉修其它修行路線。
而能夠達到霧禪之上,其實也不太可能再轉修,可以走到這等地步,已然是再對佛門信仰無二心之人,只有可能各自詳細的觀念並不相同,而不會違背佛門宗旨。
蘇南逸在霧禪境界已經待了大概有十年,能夠在短短百年的時間,將境界攀升至這般程度,即便是放在前期境界提升相對容易的佛門之中,也是極為駭人的。
不過蘇南逸從來都沒有驕傲,他知道,要想步入真源境界,必須得更加堅信對至上我佛的信仰,更加透徹地領悟佛門先賢的著作。
要想走下去,蘇南逸還有很長的路,但蘇南逸從不害怕,也非常肯定自己,能夠一步步來到最頂峰。
清光寺也明白蘇南逸的佛性之高,資質之好,一旦蘇南逸能夠突破到真源境界,其下一任佛子的位置必然是蘇南逸來坐。
清光寺可不是什麼隨隨便便的小寺院,據不完全統計,塔蘭城內大小寺院,大概有萬數以上,而清光寺在一萬多的寺廟裡面,排個前三也是輕鬆至極。
清光寺內,從主持到方丈,以及一眾長老,明面上便有三名返寂境界的大僧。
可以說,四十年前在塔蘭城內,蘇南逸當然是覺得前途一片光明的。
然而某日夜裡,他因外出論道講佛,給人詳解佛經時,多耽誤了些時間,返回塔蘭城時,已是深夜。
進到塔蘭城內,蘇南逸輕呼一口氣,這一日心神消耗太多,他心中暗歎,原來外界也有些厲害的佛門大能,要知道,在門內辯論,可是沒有多少同境界的佛修,能比他理解佛門經義更加深刻。
更有甚者,他今日還見過有幾名凡人,對佛經的理解,幾乎比得上一些圓涅和返寂的門中前輩,蘇南逸想,若是這幾位老者,能夠順利修行的話,如今也應該早就步入極高的境界中去。
正邊走邊感慨著人生無常的蘇南逸,不知不覺間,突然發現自己走入一條小路之中,這幾十年來,回寺院的路已然形成肌肉記憶的蘇南逸,覺得奇怪,為何今日會走入平日裡幾乎不會來到的一處地方。
蘇南逸靜下心來,看著周圍的景色,勉強回憶起,這裡應當是某處妖族修士聚居的地方。
塔蘭城當然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妖族的,一般都是信佛的妖族,前來此處,修習佛門功法,感受佛門氣息。
不過佛門雖然能教導這些妖族,但小靈山中,自古以來便有傳統,妖族可以修習佛門功法,甚至最核心的功法要訣都可以交由妖族參悟,卻不能正式拜入佛門大小門庭。
由小靈山往外,自然是金藏域中所有的佛門傳承,都不敢接收妖族。
所以塔蘭城內,妖族數量不少,佛門寺院也不少,但就是沒有妖族能進入寺院中修行。
久而久之,塔蘭城內形成大大小小的妖族聚居地,一般稱其為妖街。
此刻蘇南逸就是在某處規模較大的妖街之內,不過很詭異的是,一般來說,越是夜深,越是熱鬧的妖街之中,卻沒有一點聲音。
按妖族的習俗,很多妖族都喜歡夜晚出行,即便是草木所化精,金石所化怪,也更喜歡夜間陰盛的感覺。
當然,有些妖街因為會照顧周圍佛門寺院的習俗,早早收場,不影響佛門修士的生活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