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除張道將為世子文學,雖因張家本族利益的關係,無法因之而就可得張家的竭誠效忠,但讓他們為了未來的權力,——也是為了他們本族的利益而支援世子令狐樂,卻非不可能。
朝中目前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是宋家。
三道令旨,無一道與宋家有關,細細追究,又每一道都與宋家有關。
有了此三道令旨打底,就算在莘邇離開王都的期間,令狐奉不治身亡,令狐樂的繼任料也應能夠得到保證了。要再加上令狐奉心底已經打定的主意,萬一傷勢惡化,他首先殺掉宋方、罷免宋閎、廢掉宋後此條,令狐樂的順利接班就更應該不會什麼意外的變故了。
當然,就令狐奉來說,這三道令旨,是他退而求其次,萬不得已的辦法。
說到底,這三道令旨都是為了暫時保證令狐樂接班的順利,換言之,是在保證令狐奉的底線。
令狐奉真正想幹的,仍還是打壓閥族,以永絕王室的後患。
只是,相比他的這個政治目標,宋方提出的“唾手而得冉興”,更是他目下想要得到的東西。
令狐奉的心理活動,莘邇料得一清二楚。
莘邇想道:“英雄末途,建功立業的誘惑,令狐奉如何能擋?”
回想起晚上在宮中與令狐奉對談時的場景,和令狐奉當時的態貌。
搖曳的帷幄下,幽寂的大殿內,令狐奉傷重難起,咳血不止,已近油盡燈枯,而說及冉興,他卻強振精神,眼中竟神采明亮,罕見地一改深沉的城府,把他對功名的急切渴望顯露無疑。
不知怎的,儘管知道自己將會因為令狐奉的這道令旨越沙涉險,莘邇此刻,倒不似往前,沒有對令狐奉加以腹誹。
他喟嘆說道:“大王雄心壯志,折而不撓,人傑也!”
張龜問道:“明公,大王的此旨,不知可還有緩衝的餘地?”
莘邇慨然說道:“長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奔襲朔方雖險,我又何懼?我已領命!”
令狐奉給了他五天的準備時間。
需要準備的東西很多,駱駝必不可少,沙漠裡晝夜溫差大,禦寒的衣、帳也不能缺,胡騎雖可較長時期的不進熱食,一定的糧食也是要帶的。此外,兵械、箭矢等物,尤不能少。
莘邇給羊髦、張龜各分配任務,叫他倆明日一早就去找相關負責的各個公廨,著手籌集。
是夜,莘邇擺下家宴。
沒有請別的人,只劉壯、劉樂、阿丑三人。
他也沒有對他們說他將要遠涉流沙,犯險出戰的事情。
劉壯侷促地不肯坐飲,莘邇裝作生氣,他才坐下半個屁股。
劉壯年紀大了,沒喝多久就酩酊大醉,下人扶了他出去。
剛過十五,月尚盈滿。堂外庭上,月光如水。
莘邇出到院中,從花苑裡摘下花草,編了兩個花冠,親手給劉樂、阿醜戴上。月下觀之,兩女美麗動人。劉樂撫唐琴,阿醜獻胡舞。莘邇舉杯飲酒,遙望明月,心有所感,忽起詩興。
他提筆在手,鋪紙寫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扔下筆,莘邇左擁右抱,攜劉樂、阿醜回屋。
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