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大帳中,極度疲憊的步度根趁戰後間隙,剛迷迷糊糊地躺了一會兒,恍惚間被震天的喊殺聲驚醒,一個激靈坐起身來,剛要發問,帳外隨從疾步奔入:“大事不好!單于!敵軍已殺入大營!……”。
聞言大怒的步度根,掙扎著下地,就要親自披掛迎敵,隨後被見勢不妙、一擁而進的隨從部將,拖拽挾裹著向後營逃去……。
場酣暢淋漓的擊潰戰落下帷幕,歷時不到兩個時辰,其過程之順利,出乎王博的意料之外。
原本他還想著自己親自上陣,如果遇上個戰事不順的情況,可以鼓鼓勁、加加油什麼的,看來自己還是小瞧了這些三國武將了。不過轉念一想:張遼、許褚、陳到、廖化……咱的陣容也堪稱豪華了,宰殺幾萬塞外野人,還不是小菜一碟?如果自己連這也做不到,乾脆爬上御奴關跳到河裡淹死算啦!
看著如狼似虎的興漢軍,和兩旁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胡人俘虜,王博叫過一旁的牛二,囑咐了幾句,然後緊了緊身上的毛皮外罩,舒服地呻吟了一下,在戰事還沒有結束,就撥馬迴轉御奴關。
回到關內大帳粗略交代了幾句,就倒頭呼呼大睡起來。
一覺醒來後,已經是第二天的巳時三刻。爬起來伸了個懶腰,回頭踢了一腳旁邊酣睡的許褚,心裡暗罵:這個二貨保鏢!睡的比我還死?就你這警惕性?爺讓別人抬走活埋了你都不知道!看來還得好好調教調教。然後高昂著腦袋向外走去。
戰果出來:數天激戰,前後共斬胡一萬六千餘,最後一戰俘虜近三萬,至於在黑暗中淹死的、屍首送回部族的胡人死傷無法統計。而興漢軍戰兵損失一千三,輕傷無算;輔兵及青壯傷亡達到三千以上;張遼帶來的漢軍騎死傷倒是不大,不過就一百多人。
興漢軍和鮮卑人的戰損比,達到驚人的一比十,可以堪稱大勝。
物資損耗無數,前期積攢下來的鐵、箭矢戰備物資幾乎消耗殆盡,糧食也因商隊一月未行而幾近告罄;也幸好大勝之下,繳獲良多:兵甲弓箭、糧食牛羊不計其數,戰馬三萬多匹,大部分都是經過精心馴養出來的,至於馱馬更多。
王博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萬餘胡虜首級砍下,除用於重築被鮮卑人破壞的京觀之外,剩下的全部沿御奴關外穀道山腳排列,隔數尺以尖木插於地上,一直綿延十數里,取名“京觀道”。並交代周秀:待完工後,押縛所有俘虜近前觀摩,給他們上一節精彩的思想課,使他們再也不敢生一絲反抗之心。
剩下的事情就是收斂戰死同袍,整理繳獲物資這些瑣事,自有人打理暫且不提,單說張遼。
張遼率領興漢鐵騎匯合狼梟衛,一路追殺潰退的鮮卑人,將所有放下武器的俘虜都留給後面。但鮮卑軍此次的來襲數量實在太過龐大,挾裹步度根的鮮卑各部頭人為了活命,不斷把聚集到身邊計程車卒,派去阻擋後面緊追不捨的興漢軍。以致於漸漸收攏的鮮卑兵,又不斷地潰散,大部分成了後續趕來的漢軍騎的俘虜,有時候僅僅十數個漢軍騎,就敢看押數百個胡人俘虜,著實讓本來懦弱的漢軍騎威風了一把。
有了潰兵和斷後胡人親衛的阻擋,狼梟衛和張遼直到越過進入雲中的門戶:武進縣,也沒有追上前面的步度根。最後接到牛二帶來王博的嚴令,才怏怏不快地往回趕。張遼則暫時率軍進入空無一人的武進縣城,等待後續的陳到領著步兵趕到駐防。
接到張遼進駐武進的報告,王博非常高興,馬上又令周秀、王奇帶領部分輔兵及青壯,趕往位於武進縣旁,進入御奴關穀道的山口處,依山勢修建駐兵營寨,可與武進縣互成犄角之勢,有利防守。
處理完御奴關戰後事宜,數天後,王博留陳到、牛飛虎駐守武進縣,自己則率勝利的興漢大軍,押著數萬鮮卑俘虜,抬上陣亡將士的棺木,踏上回返闊別月餘的興漢城的道路。
路上,王博看見眾將士因此戰陣亡將士極多,而顯得士氣有點兒沉悶,想了想,帶頭唱起自己前世最喜歡的,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只是在剽竊的同時,稍微改了一下歌詞:
狼煙起,江山北望,
風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多少年,縱橫間,誰能相抗?
恨欲狂,長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鄉。
………
吾願守土復開疆,堂堂大漢要讓四方來賀!
………
開始眾將士對王博的怪腔怪調,覺得非常彆扭,等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也對這中朗朗上口、簡單易懂的曲調喜歡起來。唱到後來,眾將士早已淚流滿面,但仍嘶聲力竭……。
未走到興漢城,遠遠地就看見城外道旁站著無數人,留守軍民幾乎是全員出動,扶老攜幼的走出數里,熱烈歡迎征戰歸來的英雄們。
張寧在眾女擁簇下,風姿卓著、翹首以盼的風景尤其惹人注目,但所有人都不敢長時間的矚目,哪怕是平常最大大咧咧,做事毫無顧忌的平漢、許褚,在見了張寧後,都是偷偷瞄一眼,然後底下頭咧嘴樂。因為張寧不僅是眾將眼中的“黃巾聖女”,還是他們心目中未來的主公夫人。
回到興漢城沒過數日,處理了一些以前積攢下來的瑣事,和大戰後的安撫、今後安排事宜後,王博就接到報告:內附於幷州西部朔方等地的南匈奴人,派了使團前來興漢城,欲拜見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