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大堂,只見朝中文武都在堂中等候。
宮裡那位爺是個什麼德行,大家都清楚,而今軍情緊急,該找誰,他們心裡更清楚。
見高讓前來,一干文武齊齊拜道。
“高相國。”
高讓也給予同僚們給予足夠的尊重,深深還了一禮。
首先開口的是呂狹,他雖然長得醜,不怎麼討人喜歡,但高讓還是將其引為心腹,相當可靠。
呂狹面有憂色,語氣顯得十分不安:
“相國,流民未有湊效。”
“漢帝攻破縣城,打壓豪族,將豪族家中田地,都分予了流民、百姓,解決了流民之患,同時還補充了糧草。”
“那些流民也投桃報李,協助漢軍攻打各個縣城。”
“日南郡雖說還未陷落,但漢軍入主,幾乎已成定局。”
“張將軍自知不敵,強行開戰必敗,已撤軍,準備退守九真郡。”
高讓聽了,臉上那和煦的笑容直接僵住了,一時間有些失態。
未曾想到漢帝竟會如此果斷,直接打壓豪族,收取田地。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連半畝田地都不取,而是分給了流民、百姓。
而那些小民,還真就漢帝這麼一號召,就全動了心思。
於是就造成了這麼個情況,漢軍在交趾的土地上,用交趾的田地,收買交趾的人心,再用交趾的人,打交趾的城。
這合理嗎?
這完全不合理啊!!
當即便有不少文武質疑起張議平:
“張將軍為何不戰而退?”
“高相國,那張議平出身寒微,與那些流民無二,平日裡又素來關心百姓,漢帝如此施為,只怕張議平已有二心!”
“張議平其人擁兵五萬,又頗得軍心,不可不防啊!”
“安靜!”
高讓忽的一聲叱喝,打斷了爭執,他看著眾人,語氣平靜,卻極有說服力:
“張將軍以退為進,冷靜觀察時局,等待時機,何錯之有?”
“此時漢軍鋒芒正盛,又得本地流民、百姓之心,換做是你們,你們領兵與漢軍一戰,難道能夠勝過一場嗎?”
“除了損兵折將,還有什麼用?”
高讓倒是個分得清輕重的人,智謀也不錯。
這一番話語,讓人感到安心,直接將不少人給喊醒了。
呂狹也從旁幫腔道:
“張將軍忠義,無需多言。”
“縱然漢軍全據日南郡,可分兵駐守後,還剩下多少可戰之兵,可供北進?”
“屆時據九真、交趾兩郡以抗之,漢軍又能奈何?”
眾將一通議論後,覺得確實可行,又有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