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柏靈從桌邊抽來一張新制的喜帖,遞給了柏世鈞,“之前她就送了一張喜帖給我,今天下午又託人送了一份正式的。”
柏世鈞接過看了看,他沉吟了一會兒,皺眉道,“聽說最近外面不太平,晚上的喜宴,還是不要去吃了吧?”
柏靈搖了搖頭,“我倒不用擔心太不太平的問題,有十四在,我一定是太平的。但我如果就一個人去,多少有點奇怪。”
柏奕一面咀嚼,一面從柏世鈞那裡接過喜帖看了看,在大致瀏覽了一邊當日流程之後,他也顰眉道,“那天倒是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事,就是申時入席也太早了,我最多申時末從太醫院走。”
“申時末啊……”柏靈想了想,“晚是晚了點,但也可以。那我提前從家裡出發,申時末我在孺子路的路口等你們?”
柏世鈞看起來還是有點猶豫。
“我們可以吃完就走嘛,”柏奕說道,“反正主要是禮,禮到了就行,我們提前早退沒人會攔著的。”
……
京兆尹衙門,此時徹夜通明。
才入夏,五月的中上旬正是農忙的時候。往年的這時候,家家戶戶都忙著雙搶——搶收莊稼、搶種莊稼,一大家子緊密配合,偶爾也要給村裡忙不過來的人家搭把手。
官府每年這時也要開始著手準備之後的納糧。
然而今年,府衙裡的鄭密完全沒有時間去管這件事。
一共一百一十七個安置點,陸陸續續在平京城外的西面和北面搭建了起來。截止到目前為止,這些離城大約十幾里路的安置點,已經容納下將近兩萬流民。
如此,總算是堵住了流民入城的口子。
內閣的急遞一封封地催向相鄰的州府,最要緊的是糧食和臨時住所。雖然各方都有難處,但好在左右州府的時任官員都不是虛以委蛇之輩,分流和再安置的任務已經提上了日程。
然而,還是有越來越多的百姓從北面湧來。
“趕上了。”鄭密丟下筆,“我真是趕上了。”
在鄭密身旁,申集川仍沒有走,他主動向建熙帝請纓協同京兆尹衙門料理流民的處置工作。這項差事又苦又險,但他又確實是時下最合適的人選。
鄭密用力地撓了撓頭皮,“老將軍,你當初處置衝擊衙門的流民時,花了多少兵力?”
“這種參照沒有意義。”申集川輕聲道,“平京不像北境那麼缺糧食,就算不出城,靠著在城裡討生活,也一樣能活下去,而且再不濟還能搭個苦瓜棚來住。你現在在外頭設粥棚,不會有多少人為了一碗濃粥就跑上十幾里路的。”
鄭密深深地吸了口氣。
“都是百姓,都要安撫。”鄭密輕聲道,“但現在內城的這批人,顯然就有問題……”
申集川又問道,“現在已經進城的流民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