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的時候有‘二十三始傅,五十六而免’的說法,漢代規定,男子二十為丁,可授予田地。燕王可知道,為什麼二十為丁,二十三才開始傅籍?”
朱棣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給問住了。
傅籍這事他也是現在才知道的,二十歲可以授予田地,二十三傅籍,三年的時間差是為什麼,朱棣蹙著眉頭仔細的思考著。
“學生不知。”
朱棣搖頭,這還是超過了他的知識儲備。
蘇璟並不意外,淡淡道:“其實這代表的是漢代百姓的生產效率,一個二十歲的成年男子,被授予田地之後,種地三年,便可以存下一年的口糧,家裡有了餘糧,便可以去當兵了。”
“所以說,兵役制度,其實和社會生產力之間是密切相關的。”
生產力和兵役?
朱棣有些懵懂,但這話是記在了心裡了。
蘇璟繼續道:“漢代男子服兵役一共有三種,這三種不是隻選一種,而是都要服的。”
“第一種是在本地或者京師服役,一般只有一年,稱為‘正卒’;第二種是到邊境服役,為‘戍卒’;然後第三種是每年定期服役一個月的兵役,稱為‘更卒’。”
“傅籍的制度,其實就是一種徵兵制,國家機關強制徵調百姓當兵,沒有選擇的餘地。”
“而除了普遍推行的徵兵制,歷朝歷代還有少量的募兵制。與徵兵制不同,募兵制是國家出重金招募戰鬥力特別強計程車兵組建特別部隊,比如漢宣帝招募少數民族羌族組成的騎兵部隊,稱之為羌騎。”
“剛才燕王你說了,宋朝時募兵制為主,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宋朝的經濟實力相當的強大,國家的財政充足,可以支付招募士兵的巨大支出,宋朝的後期大部分軍隊都是招募制。”
“除此之外,還有府兵制度,起於西魏時期,在唐朝的時候發揚光大。所謂府兵制度,就是國家設立軍府,招募殷實富農子弟從軍。”
“富農便是指府戶,一般來說家產殷實,財富可觀,耕作交由佃戶承擔,當兵便是榮耀的象徵。”
“府兵制有一個特點,就是士兵的部分武器裝備,比如馬匹、戰刀還有糧草都要自備,官府發放的只有少量補給。府兵制能大大減弱國家財政在軍隊的支出,優點是突出的,不過也有著缺點。”
“富農畢竟只是少數,只靠府兵制,能招募計程車兵數量很有限。”
“《木蘭辭》裡也說的很清楚了,'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就是當時府兵制度下的徵兵情況了。”
“老闆,來壺茶!”
又是一大段的輸出,蘇璟直接朝著老闆喊道。
說話太多,就是容易幹,主要還在吃油條。
“來嘞,客官。”
老闆麻溜的端來了一壺熱茶,別看這是個早點鋪子,這茶水還是有的。
朱棣認真的記著蘇璟說的這些內容,雖然不少是他已經知道的,但像蘇璟這般引經據典,深入淺出,他也有一股別樣的感覺。
明明說的是兵役制度,但卻涉及到了許多其他方面。
“嗯嗯,燕王,記得差不多了吧,我繼續了?”
蘇璟氣緩好了,朝著朱棣問道。
朱棣點頭道:“先生請。”
蘇璟淡淡道:“現在說元朝,就如同你剛才說的那樣,元朝對於蒙古人和其他人種有著不一樣的兵役制度,蒙古人的兵役制度說白了就是部落兵制,而其他的人種就是軍戶制。”
“蒙古各部十五歲到七十五歲的男子,都有服兵役的義務;而漢族中,則是設立軍籍,簽發軍戶,世代為兵。”
“至於咱們大明朝的衛所制,其實就是軍戶制和屯制的結合,大明百姓分軍戶、民戶、匠戶和灶戶。”
“燕王,這咋一看,府兵制和軍戶制都是世襲制度,好像是類似的,但其實本質是不同的,你可知道其中差別?”
上課不提問,這老師就是白當了。
蘇璟的問題又一次讓朱棣陷入了思考之中,剛才蘇璟講述的東西很多,資訊量很大,很乾。
所以這會朱棣需要仔細的回憶剛才蘇璟講課的內容。
蘇璟則是藉著這個機會將剩下的幾個包子掃清,這羊肉包子就是比豬肉包子好吃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