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賀樓遠這裡受到了打擊,李旬很迫切地想知道他是怎麼的好高騖遠了?他真的想成為一代明君啊,只有在他的土地上,處處都繁華的跟京城似的,百姓們才能都安居樂業,他怎麼就好高騖遠了?
凌小柔聽了皇上急切地想表明自己的英明,又聽了賀樓遠對他的評價,搖搖頭,“皇上,你這想法是好的,不過確實是有些不切實際呢。”
“還請王妃說說朕如何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了。”李旬撇撇嘴,瞧瞧吧,這才是真的一家子,凌小柔這是怎麼都得維護自家男人是吧?
聽李旬帶點賭氣的詢問,凌小柔也沒客氣,就把李旬不切實際的地方分析出來。
她不覺得要把每一座城都建得繁華才能表明皇上的英明,畢竟大衍國現在雖然是地大物博,但人口有限。當一處被百姓蜂擁而至之時,就會有相應的地方造成人口的減少。
而按著李旬說想法,發展起來的都是各地的主城,勢必要造成百姓大量擁入城中的情況,就會造成地無人耕、田無人種,一窩蜂的都去做生意了。
而且,商業的過份發達所導致的農業蕭條,久而久之就會成為國之大患,一旦糧食問題成為制約大衍發展的因素,更快的發展帶來的不是利益,而是利益過後的衰敗。
更何況,她會的就是廚藝,人人都去開酒樓,賣吃食了,又有多少人去吃呢?與其讓百姓都發展起來去經商,還不如腳踏實地地把田種好,人總是要吃要喝,一個連糧食都無法保證的國家,賺了再多的銀子又有何用?難道還要每天抱著銀子啃?
自古以來就是民以食為天,捨本逐末的事可是不能做,除非是把大衍國的人口也發展起來,足夠支撐起一座座繁華的大城,那才是真的富強的時候。
而此時的大衍國,經歷了多年的戰亂,人口得不到發展,就是土地都閒置了不少,這時候自然是要鼓勵百姓多去種田才是。
像李旬這樣的想法,人人經商、城城繁華,建了那麼多的城,沒有足夠的人口,商業也不可能發展,即使是想繁華也繁華不起來,還不如踏實下來先把人口發展上去。
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把大衍國的人口提上去,在這個醫療條件很差的時代裡,可是個長期的準備,而且有了前世人口膨脹的經歷,凌小柔覺得即使是人口增長也需要有序有秩的進行,這是一個長遠的目標,自然就要制定一個長遠的計劃了。
於是,李旬之前想要發展經濟的想法,在凌小柔一通忽悠加講解之後,就變成了如何發展大衍國人口了。
“按小柔兒所說,大衍國近十幾年內都不適宜發展太快了?”李旬也不再糾結賀樓遠那句好高騖遠的評價,也不想凌小柔說的不切實際,一心想著都是怎麼制定出一套能讓大衍國在十幾年之內,人口達到一定數量的方法。
想來想去,還是覺得若是大衍國的女子都能像凌小柔這樣一胎就生三個該多好啊,生個幾年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凌小柔點頭,“皇上所言極是,我國目前最迫切的就是人口要增長,隨著人口的慢慢增長,相應的建設也可以進行,卻不宜進展太快。”
李旬總算是放下他要大力發展大衍經濟的打算了,按凌小柔的說法,他還真怕建成了一座座空城,那樣損失的不但是大量的銀財,還有因決策失誤而損失的民心。
在李旬熱切的目光注視下,賀樓遠即使知道他的目光單純的只是欣賞和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激動,但她的女人不管怎樣都不可以被別的男人盯著看。
賀樓遠擋在凌小柔身前,“若是無事,臣還想與皇上切磋一二。”
李旬後背一寒,就覺得身上還沒好的淤青又疼了幾分,乾脆藉口有政事未辦先走了。賀樓遠滿意皇上的識趣,也不便在太后宮中待的太久,又交待了一些晚宴的事也跟著離開了。
老太妃看自家媳婦的目光也帶了驕傲,就是那些朝臣都未必有自家兒媳想的這麼深,這麼遠,若是這話傳出去,誰還會覺得自家媳婦就是個會做菜的廚子?
雖然這話是不能傳出去,但老太妃就是為自家的媳婦自豪著,看的太后心裡怪不是滋味,她怎麼就沒個這麼能幹的媳婦?
當然,太后忽略了一點,若真是有這樣一個能力出眾的媳婦,只後宮不得干政這一條,再大的能力也使不出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