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對公孫使君的過往的瞭解,他對於異族有些偏見……雖然這些偏見的成因與匈奴人無關,但我等不得不警惕。”
“你到公孫使君帳下之後,要謹言慎行,事必恭請,若是這般公孫使君仍對你不滿……徐都尉是顧全大局之人,你可多加倚靠。”
呼廚泉知道,若非兄長不在,他沒資格擔此重任,也因此,他很珍惜現在的機會。
抵達軍營之後,呼廚泉在一個自稱公孫越之人的安排下順利完成了對匈奴騎兵們的安置,正要跟著公孫越去拜見公孫瓚,忽然聽到一陣爽朗的笑聲。
“我一看賢侄就是大將之才啊!聽說你還沒有在地方擔任官職,可願在我刺史府上效力?”
呼廚泉一聽當即意動,這不就是他想要抓住的機會嗎?
以往,這種機會都是於夫羅的。
他當即拜道:“如何不願?只恨沒能早日拜見使君!”
“好!自今日起,你便是我麾下的武猛從事!”公孫瓚大笑道,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道理他還是明白的,早在呼廚泉抵達之前,嚴綱便向他進言,要先對呼廚泉示好,如今見到自己的拉攏起了成效,公孫瓚更開心了。
只要能夠建功立業,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隨後,呼廚泉被公孫瓚帶著來到了他的營帳,很快呼廚泉就看到了兩個打扮怪異的人。
分明是鮮卑人,卻用著漢人的衣著裝扮,頗有一種沐猴而冠的感覺。
公孫越則為呼廚泉介紹道:“此二位乃竇賓大人之子,竇速與竇回,如今竇賓大人已經決定棄暗投明,使君便徵辟了二位為屬吏,乃是君之同僚。”
呼廚泉聽了,一時間心頭竟有些酸——原來他不是唯一一個。
不過馬上,他就再度開心起來,因為竇速和竇回的官職都是文學從事,這兩人懂個雞毛文學?不過是虛職罷了。
哪像他,武猛從事,一聽就很威猛!
最關鍵的是,呼廚泉對刺史府的屬官還是有一定了解的,武猛從事雖不常設,但卻是可以領兵打仗的,上限很高。
而竇速和竇回本就是來“做客”的,自然不會在意名義上擔任的是何種官職,他們只期盼著此戰之後自己能順利回去。
一時間,統籌好了內外的公孫瓚與徐榮做好一切準備,只等著來犯之敵的到來。
……
“大人,我瞧著有些不對啊!”弗斯達雖然不會說話,但打仗卻是把好手,“我看那邊的漢軍看到我們非但不害怕,似乎還想著與我們衝殺。”
弗斯達疑惑地對著弗斯部大人說出來自己的結論:“這和乞伏連所說的不一樣啊,就好像漢人在等著我們送上門來一樣。”
弗斯大人聽了,想到乞伏連以往的智計表現,說道:“乞伏連一向都不會出錯,以前他告誡我們不要進攻漢人,是因為漢人在此前消滅了進攻他們的索頭等部的許多部眾,實力很強,但現在漢人在幷州和涼州的兵力被調走了許多,不過是外強中乾罷了!”
順著乞伏連的思路,弗斯大人得出了結論:“漢人只是在虛張聲勢罷了!”
虛張聲勢?弗斯達總覺得不像,但大人都說話了,他只管帶人衝鋒就是了。
忽又聽自家大人說道:“未久便到了與竇賓約定的時間了,但竇賓是敵是友並不能確定,作戰之時遇到竇賓所部不可放鬆警惕!”
弗斯達領命稱是。
……
公孫瓚望著遠方烏泱泱的一條黑線,他知道組成這條黑線的便是來襲的鮮卑人。
他忽然問策馬在他身側的徐榮道:“君以為,過去出塞與鮮卑人作戰,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徐榮也是對外作戰的老手了,面對公孫瓚之問答案張口就來:“無外乎鮮卑人欺軟怕硬,大軍出塞,鮮卑人若覺得敵不過便往遠處奔逃,大軍空耗糧草,不能久駐。”
“而若是讓鮮卑人窺見弱點,他們便會一擁而上。是以在對戰鮮卑人時,多會出現這種情況——勝則小勝,敗則大敗。”
公孫瓚也是應對鮮卑人和烏桓人的老手了,他自然也是知道實際情況的,繼續問道:“那又該如何大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