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們來此只為了一件事!眼下正有一樁天賜的富貴擺在我們面前,我們難道要將之白白放過嗎?”
乞伏連召集了名義上屬於西部鮮卑的弗斯、出連、叱盧等部,這些部族普遍來自於漠北,在當初漠北幾乎年年有白災,變得難以生存之際,他們開始了向南遷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互相鬥爭著,也合作著與新的遷徙地的部族同樣進行著鬥爭。
聽到乞伏連如是說,當即就有人按捺不住,喊道:“喊我們來要作甚?趕緊直說吧,莫要打啞謎。”
乞伏連聽了倒也很是習慣,畢竟在弱肉強食的背景下,就算只知道喊打喊殺的莽漢也總能有一席之地。
乞伏連繼續說道:“根據探子回報,漢人已經陳兵在竇賓所部好些時日了,似乎想要逼迫竇賓答應他們一同對抗我們!這說明什麼?”
乞伏連環顧著在場的眾人,每每等到這時,他這位自詡為在場諸部中的第一聰明人總會有一股優越感。
“這意味著漢人和竇賓聯合了唄,不過竇賓本就是漢人,雙方勾連有什麼好奇怪的?”
又聽到熟悉的聲音,乞伏連這回有些生氣了,質問道:“那你說,然後呢?”
插話的弗斯達聞言不說話了,他哪有什麼好主意。
眼見著乞伏連也不說話了,弗斯部的大人狠狠地瞪了弗斯達一眼,責怪道:“不懂就別亂說話,豈能冒犯智者?”
之後乞伏連才說道:“這說明漢人心虛了!”
因為中間的插話,讓乞伏連原本覺得應該擲地有聲的結論一下子少了很多氣勢。
“漢人內亂,在曹操率軍離開平叛之後,幷州本就空虛。而此前,我又傳信給了位於西域的莫侯大人,他在西域發動之後,漢人在涼州的許多兵馬,又被調往了西域。”
說到此處,乞伏連的氣勢再度起來了。
“如今漢人的北疆正在向我們開放,只要我們一鼓作氣進攻下去,一定能抓住此次天賜良機!我以前曾經聽漢人說過,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而今漢人內亂,正是我等趁機壯大之時!”
聽了乞伏連的話,在場的鮮卑各部大人紛紛有意動之色。
出連部的大人更是乾脆的問道:“依你之見,我們應該怎麼辦?”
乞伏連答道:“合兵一處,壓向出塞的漢軍,逼迫竇賓莫要與漢軍結盟……按照竇賓以往的作風,為了維持在部族中的威望,他不會輕易同意臣服漢人,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甚至於,若是竇賓答應會同我們的部族攻掠漢地,哪怕讓他一部分利也未嘗不可。”
最終,在乞伏連的推動之下,屬於西部鮮卑,生活在河西之北、陰山之西的數個部族聯合了起來。
他們要趁著幷州最虛弱的時候展露獠牙。
而與此同時,面對著大漢在幷州西北部最大的敵手,公孫瓚和徐榮怎麼會不加以注意呢!
只不過在聽到他們的動向之後,公孫瓚覺得自己被過度小視了。
是,沒錯,他在擔任幷州刺史這幾年,風頭先後被董卓和曹操壓著,但公孫瓚並不覺得這是這些西部鮮卑部族輕視他的理由。
但凡這些人跟東部鮮卑的人打聽一下,就知道他公孫瓚是不能招惹的。
“定要讓他們有來無回!”公孫瓚在徐榮面前咬牙切齒地說道。
恰在此時,他的從弟公孫越來了,又帶來了一樁好訊息——“羌渠單于聽聞此訊息後,派出了呼廚泉領兵前來相助。”
至於他的繼承人於夫羅,早就跟著曹操出征了。
嚴綱則建議道:“使君,這幾部鮮卑在此時出兵,一定是以為竇賓不會答應使君的要求,但他們卻料錯了。屬下料定,其若是存了此心,必定會遣使去聯絡竇賓,竊以為,或可趁此機會謀劃一二!”
涉及到戰爭,公孫瓚並未一意孤行,而是虛心地聽取了來自各方的意見。
另一邊,呼廚泉近乎以最快的速度領兵同公孫瓚相會。
快要前去拜見公孫瓚時,呼廚泉腦海中浮現出了父親羌渠單于在他出發前對他的諄諄教誨——
“曹將軍在此次平叛之後應該就會高升了,在那之後,幷州之事,很有可能便是公孫使君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