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著正統的名義和世家強大的人脈關係,快速在燕地崛起。
所謂其興也勃,短時間內連番大勝,讓燕國君臣上下信心膨脹。
加上正統思想作用,魏烈帝宣揚以文御武成效斐然。
還有天然對武將的不尊重,讓他們錯失了武將投效。
天下四分,蠻國當年還只是南邊未開化的蠻民。
男女司職都分不清。
結果就是因為武將們的不服氣,跟燕國打了起來。
牽制之下,蠻國建國,就連蜀地也被泥腿子給佔領稱帝。
李氏子弟這麼多年來最為痛心疾首的就是沒有接納武將們的投效。
致使世家如今掌控內外,上品無寒門,已然是燕國公認的潛規則。
李旭睿就是當今的燕國國君。
想當年意氣風發,想著有朝一日得掌大權,定然奮發改革,廣開言路,拔擢才俊,公開取士,富民強兵,最終一統天下,重現大魏輝煌。
可當上皇帝才明白,以前的想法是多麼可笑。
才子們還沒有成長起來就已經被世家所拉攏,甚至就出身在世家地盤之中。
不服拉攏之人,盡皆被世家打壓,要麼流落他國,要麼寄情山水之間。
好不容易出了一個身家清白的忠君愛國之士曹思華,公忠體直,敢於直言犯諫。
結果弄得如今瘋瘋癲癲,當年那一案,牽連甚廣,甚至李旭睿最愛的皇后都被貶斥入冷宮。
從此李旭睿就沒有什麼雄心壯志。
不過他也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和歷代君主一樣,秘密培養自己的勢力,網羅各種被隔絕的資訊。
他作為一國之君,小心翼翼地維持著和世家的平衡。
一些小動作可以有,但大的原則不能再犯。
大肆信任盧家成員,朝局也是穩固下來。
不過他也明白,想要徹底戰勝世家,自己有生之年肯定做不好。
如今只能默默積蓄力量,留給後人去實現。
所以他格外重視繼承人的培養。
這個問題,往往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也會想起自己父皇當年是不是也是如此無奈,如此殫精竭慮,才會在位不到二十年就駕崩了。
特別是最後幾年,身體肉眼可見地衰老。
皇族世代都在調查一件事情,一件陳年舊事。
這件事並不是發生在燕國,而是發生在魏平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