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一族,也就是燕國的皇族。
大魏正統,可惜那只是他們自己說的。
燕國開國君主李洪舉確實是魏國皇室後裔,只不過只是一個庶子,因為其聖母是當年魏烈帝李炫醉後強要一宮女所生。
偏偏這個宮女因為母憑子貴,早年在宮中備受欺壓,得勢之後大肆報復。
引得皇后不滿,早早的冷落一邊。
李洪舉受到牽連,甚至沒有弱冠就封侯,前往如今燕地的小城就封。
就是這樣一個小透明,史書甚至都都不願意詳記。
待到馬元為首的馬家掌控朝廷,隔絕內外,李家子弟幾乎被趕盡殺絕了。
之後戰亂之中更是皇族弟子被各類諸侯裹挾稱帝。
李洪舉因為名聲不顯,沒有過早的參與到爭霸之中,默默積聚力量。
諸侯們打來打去,各自都不承認對方的正統。
因為李姓子弟雖多,大多都沒入到皇室族譜之中。
天下局勢混亂,李洪舉打起正統旗號,因為他是當時所有諸侯用力的君主之中最為正統的存在。
也是當時皇族之中唯一記錄在皇室族譜上的皇子。
世家紛紛投效,才俊奔赴燕地,那些擁立李姓的諸侯,相續被正統所征伐。
燕國差點席捲天下。
不過天命似乎開了各玩笑,最初的分歧就是涼國,當時還不是涼國。
而是故魏將領代表,戍守雍涼邊境,也沒有稱帝。
畢竟當年魏烈帝是要削減兵權,重用文人,以文御武。
到魏烈帝密詔勤王,各個領兵武將堅決不奉詔。
導致魏國分崩離析。
李洪舉打起名號之後,武將們也都紛紛派代表洽談利益。
只是當時世家貪婪,堅決要執行先帝以文御武之策。
也是怕武將入朝,奪取大部分權柄。
要知道亂世,武將軍政全攬,世家在兵鋒之下,也只能瑟瑟發抖。
諸多因素之下,燕國最終沒能受到諸多武將的投效。
燕國一統江山的大好局面戛然而止。
也是燕國世家內鬥的開始。
李氏一族,這些年來也是無奈,所謂成也世家,敗也世家。
當年李洪舉大肆收攏世家,短時間內快速擁有了大量的錢糧支援,甚至軍隊都是世家的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