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對賬單”這幾個字,德川家康心裡就直抽抽。
聽林天帥對賬單,不但會心累,而且總還有人格被侮辱的感受。
“算了,不用對賬單了。”德川家康本能的抗拒,不想再受一次折磨。
林天帥卻很體貼的說:“最好把賬單對清楚,不然你怎麼向豐臣秀吉解釋?”
德川家康:“.”
好像也有道理,太閣肯定要問個詳細,自己說不清怎麼辦?
而後林天帥就開始解釋:“為了照顧你們倭人的習慣,先前提出的三百萬石賠償是以倭制石為單位。
你們倭國當前米價約為每石一貫左右,三百萬石就價值三百萬貫。
你們倭國一貫銅錢大概可換倭制四兩三錢白銀,重量相當於大明的二兩!
那麼三百萬貫就價值明制的六百萬兩白銀,這才是我應該索求的白銀數字!”
列席談判的小西行長突然對林泰來勸道:“六百萬兩實在太多,絕對不可能達成共識,還請天帥拿出真正的誠意。”
“聽勸”的林泰來對德川家康說:“看在小西行長的面子上,我只要你們三百萬兩白銀!
這已經是出於寬仁之心,做出了巨大讓步,直接減了一半!”
德川大納言一臉懵逼,三百萬兩已經是天文數字了,沒想到對完賬,又蹦出個六百萬兩!
就是把太閣抓來賣了,也賣不出六百萬兩!還踏馬的是明制兩!
雖然林天帥的計算很精準,每一步換算好像都沒毛病,但德川家康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在心裡仔細盤算了一遍後,發現確實不對勁。
憑什麼在換算大米價格的時候,用的是日本的米價?誰不知道日本米價比大明米價更貴?
憑什麼銅錢換算為白銀的時候,也用的日本國內的匯率?
誰不知道日本國內白銀價低,同樣銅錢可以換成更多白銀?
在談判之前,德川家康也是做足了功課的,對大明物價和貨幣匯率稍有了解。
於是便反駁道:“計算貴國的消耗和損失用日本度量顯然不合理,應該用明制的石!
你們明國當今米價在每石五錢左右,三百萬石不過價值一百五十萬兩白銀而已!”
林天帥的臉色冷了下來,“勸告你們倭人,做人要懂得知足,不能貪得無厭!
你說不想用大米支付賠償,我才換成了白銀。在換算過程中,我多要你們一文錢了嗎?
我甚至主動從六百萬兩減半為三百萬兩,你竟然還想再次減半?”
德川家康仍然分辨說:“讓我國拿出三百萬兩白銀,就好比大明拿出三千萬兩!
所以三百萬兩這個數字實屬為難人,我國不可能拿得出來!”
林泰來又回應說:“你們倭國的為難光景,我也是也很清楚的,故而我才減少了所求。
當然所減有限,我亦有為難之處,三百萬兩不能再少了!
話說到這裡,大納言但有‘允’與‘不允’兩句回答而已!”
德川家康不甘心的說:“難不成閣下就是咬定三百萬兩,不容許別人質疑?”
林泰來越發的強硬說:“你只管辯論,但不能減少。”
德川家康被氣得心口疼,站起來轉身就往外走。
可是背後又傳來了林天帥的聲音:“如果你今天退出談判,下次談判時間就是圍困三個月之後了。”
德川家康站著愣住了,等到三個月後全軍餓得半死時,就更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了。
以林天帥的德行,肯定又要增加一大筆“救濟糧”費用。
想到這裡,德川家康不得不忍辱負重,又回身道:“閣下就是強迫我國答應了賠償三百萬兩白銀,我國也拿不出來!”
林天帥連忙答道:“沒關係,你們只管答應!至於具體賠償方案,我已經替你們想好了。
貴國可以將三百萬兩賠償分期九年支付,首期六十萬兩,另加利息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