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就放!”林泰來不耐煩的斥道。
鞠景仁連忙開口道:“方才城中有幾個本土官兵聯絡上了我,他們說城中有存糧四千石!”
林泰來左右暗暗感慨,這鞠景仁確實是個有頭腦的人才,非常知道林經略對什麼最感興趣。
四千石!林天帥聽到這個數字,心情小小的雀躍了一下。
如果多了四千石軍糧,那麼他帶到咸鏡道的三萬大軍起碼又可以續命二十天,戰略迴旋餘地就更大了。
之前的林天帥從來沒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會為了能獲得幾千石糧食而激動。
在蘇州,林氏集團掌控了府城濟農倉,常年存糧十萬石左右,林坐館啥時候把四千石當回事啊?
但在朝鮮國都算邊荒的咸鏡道,又剛經歷了一遍戰火洗刷,四千石糧食就是這麼珍貴。
有了“四千石糧食”作為砝碼,林天帥心中的天平終於向一方傾斜了。
朝鮮國王子玉石俱焚了也就算了,但那四千石糧食如果有機會,還是要儘可能儲存下來。
“傳令,接受倭兵投降!但要讓倭兵先把被俘的朝鮮國王子、陪臣送過來!”林泰來做了決斷後,立刻下令說。
鞠景仁忍不住提醒道:“還有個順嬪。”
林泰來沒在意,隨口補充說:“哦,還有個順嬪。鞠景仁你去負責接收吧。”
鞠景仁:“.”
天帥你是認真的嗎?不怕自己尷尬死嗎?
這幫人當初都是被自己綁了獻給倭寇的啊,這是自己的最大黑歷史!
現在又讓自己面對面的把這幫人接回來,那自己的臉面還能要嗎?
林泰來不容置疑的催促道:“去吧!就是要透過你的現身讓一些人知道,這裡到底是誰說了算!”
現在林天帥越來越發現,鞠景仁這朝奸身上的指向標意義很大。
透過使用鞠景仁,可以表達出一些自己不便於公開宣之於口的深意。
聰明人看到他林泰來重用朝奸鞠景仁,應該就能想明白他的心思。就是那種不願把被收復各地統治權歸還給李朝小朝廷的微妙心思。
打發了鞠景仁去做事,然後林天帥又繼續下令道:“城東五里有山名曰長德山,讓所有降兵放下武器離開城池,前往長德山紮營!”
看起來這道命令也很正常,近萬降兵不可能仍然聚集在城中,另行安排營地也是應有之義。
接受倭兵投降後,咸鏡道吉州之戰基本上順利結束,這是林天帥入朝後親自指揮的第三次較大規模戰役。
繼一天一夜攻克平壤府、兩天一夜攻克咸興府之後,林天帥又創造了三天攻克吉州、全殲敵軍的戰果。
是役大明官軍直接殺敵一千餘人,俘獲敵軍八千餘人。
倭軍第二兵團主將、倭國關白嫡系親信、肥後國熊本藩初代大名加藤清正被林泰來親手斃於陣前,字面意義上的“親手”。
到此經過北方兩道的三次戰役,林天帥已經累計殲滅倭兵三萬七千人以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吉州城沒有像平壤城、咸興城那樣遭受“戰火”荼毒,較為完好的儲存了下來。
所以光芒如太陽、拯救半島萬民於水火、再造藩邦功績巍峨如長白山、恩情永遠被還不完的林天帥不必在城外上風口紮營露宿了,可以安安穩穩的住在城內屋舍內。
(注:此時朝鮮國提及長白山指的是咸鏡道鏡城長白山,乃是咸鏡道的最高峰,並非後世中朝交界處的長白山。
又因為李朝太祖出生在咸鏡道,所以鏡城長白山被賦予了一定政治色彩,朝鮮人有詩歌雲:山從長白山來太祖大王乃生。)
朝鮮國在州級設定的地方主官叫州牧,林天帥入城後,就將經略幕府行轅設在了原州牧官署。
在不大的木桶裡泡了個舒適的熱水澡,林泰來的身心得到了極大放鬆,唯獨遺憾沒有異性助浴。
從西海岸橫穿四百里山區來到東海岸,以孤軍姿態殺入咸興道,確實冒了一定風險。
雖然林泰來在別人面前始終雲淡風輕、鎮定自若,但內心一直如履薄冰,唯恐因為自己決策失誤葬送三萬多大軍。
如今全殲了倭軍在咸鏡道的第二兵團,林天帥終於可以暫時鬆弛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