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加藤清正的屍首被綁在高高的木架上,展示在守城倭兵的面前時,倭兵計程車氣就崩潰了。
本來困守孤城就看不到希望,倚為精神支柱的主將又這樣暴死懸屍,絕望無助的情緒迅速蔓延。
雖然加藤清正一直把手下兵將當成野獸來培養,但野獸也是會產生恐懼情緒的,甚至反應更大。
按照野獸的行事邏輯,絕望的時候往往會向著更弱者開展屠殺。
但此時吉州城內已經沒有平民了,除了一萬倭兵,就只剩兩千朝奸“偽軍”,還有若干家眷,以及被俘虜的兩位朝鮮國王子和有關陪臣。
當初加藤清正因為兵力不敷使用,所以才容留了這兩千“偽軍”。
“偽軍”的將領是原咸鏡道北兵使韓克諴,戰敗被俘後就投降了加藤清正,與鞠景仁併為咸鏡道文武兩大朝奸。
在士氣全面崩潰的情況下,一部分喪失了理智的倭兵舉起屠刀殺向朝奸偽軍。
但在這時候,朝奸們為了保命和保住家眷,居然小小的爆發出一點戰鬥力。在付出幾百人傷亡的代價後,死死守住了營區。
畢竟比起絕望到走投無路的倭兵,朝奸的心中還是有希望和信念的。
聽說天兵連鞠景仁大人都能收留,還聽說鞠景仁大人在天兵那裡當上了軍師。
所以只要堅持下去,一直堅持到向天兵投降,他們這些朝奸可能還是有活路的。
在加藤清正屍首的指引下,吉州南門被迅速攻破,加藤家三傑之一莊林隼人在城門戰死。
大明官軍現在也算是輕車熟路了,破城之後迅速封鎖了所有城門,然後準備施展大火焰術。
二兵團主將麻貴稍稍檢查了一番引火之物,便和三兵團的董一元商議著,兵分兩路在城中“送溫暖”。
正在這時候,忽然有倭將帶著通事出現在不遠處,喊話說要投降。
麻貴的部將擺賽認出了倭將,咬牙切齒的指著說:“先前到營中來交涉的倭將就是此人,名字叫做森本力士!”
當時森本力士奉加藤之命來交涉,由身材高大的擺賽冒充林經略接見,所以認得。
那會兒森本力士態度蠻橫故意挑釁,把擺賽氣得差點動手砍人。
麻貴有點為難,嘀咕說:“不是說倭兵在破城後也會頑抗到底,不會投降的麼?”
直接燒死省心省事,接受投降就麻煩多了,麻總兵現在的思維模式也漸漸像林經略了。
這時候,那邊通事又喊道:“臨海君、順和君兩位朝鮮國王子及順嬪、陪臣都在城中,願將此輩歸還天兵!”
聽到這些,董一元便對麻貴道:“是否受降也不是我們能決定的,先回稟軍門再說。”
麻貴點點頭,涉及到朝鮮國王子的事,那就不是純軍事範疇的問題了。自己扛不動這種政治責任,只能去請示林軍門。
完成“斬將”成就的林經略並沒有直接參加攻城,而是在城外上風口搭起了臨時帳篷歇息。
聽到倭將請降的訊息,林泰來這才確定,原來朝鮮國兩個王子如今都在吉州城裡,頓時心中也有點糾結了。
倒不是怕倭兵詐降,現在倭兵詐降完全沒有意義。
本來可以不用考慮那麼多,用老辦法一路放火燒過去完事,但倭人裹挾著朝鮮國王子來投降,就讓人為難了。
當然,林天帥也並不在意朝鮮國王子死活,就算玉石俱焚了,他最多也就是又被彈劾一次。
但臨海君乃是朝鮮王的長子,而且還是不受寵、沒被立為世子的長子,因此作為政治棋子的價值非常大。
此人是插手朝鮮國內政的絕好藉口,如果被“玉石俱焚”了有點可惜。
可是如果就此接受近萬的倭兵投降,後續的手尾也很不好辦啊,現在真沒糧食養這麼多降兵。
至於說先接受投降,然後再找機會殺光,這也是很麻煩的事。
“殺降”從古至今都不是什麼好名聲,沒必要擔上這個名聲,從利益角度得不償失。
而且如果“殺降”事件傳出去後,以後遇到的倭兵只怕都要死戰不降,長遠來看也不是好事。
林天帥還琢磨著,以後在條件允許時,抓幾萬倭兵當壯勞力去挖礦呢,都死戰不降哪來俘虜?
政治問題從來都比軍事問題更難抉擇,正當林天帥左右思量時,已經預定了咸鏡道維持會會長的朝奸鞠景仁又在帳外探頭探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