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什麼時候了,距離亡國滅種就差一口氣,還敢在這裡跟大明矯情禮節問題呢?
迎詔不應該就是五拜三叩大禮嗎?只想鞠躬禮是幾個意思?
林泰來心裡有所猜測,可能有兩方面緣故。
一是當今朝鮮國的內部黨爭也十分劇烈,甚至比大明還激烈。
先前有東人黨和西人黨,然後東人黨又分裂出南人黨和北人黨,鬥得一塌糊塗。
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中,出現什麼奇葩也不奇怪。
二是朝鮮國君臣發自內心的擔憂,大明會藉此機會吞併朝鮮國。
所以在禮儀問題上抬高自身,妄圖表達出“強硬”和“尊嚴”,有點色厲內荏的意思。
崔五魁還在憤怒的與朝鮮國遠接使趙敬高爭執,“你所拿的《藩國儀注》乃是高皇帝時所定,而後歷代已經有所更改!”
趙敬高辯駁道:“我國只收到過高皇帝頒發的《藩國儀注》,也只尊此為舊制行之!”
而後大概覺得崔五魁只是一個小人物,沒必要對崔五魁浪費口水,所以趙敬高又轉向林泰來,語氣堅定的說:
“《藩國儀注》本無規定迎詔細禮,還是當年我國世宗大王認為立迎不妥,主動添設鞠躬之禮,以此優待大明上邦!
在此告誡經略,要明察我國之苦心,體諒邦交之不易,勿要做節外生枝之事。”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同,林泰來只覺得趙敬高吵鬧。所以他抬頭朝著門外喝道:“刀斧手何在?”
右護法張武帶著幾條大漢,出現在門外候命。
林泰來指著趙敬高,很煩躁的下令道:“把這蠢逼推出轅門,斬首!”
趙敬高昂首挺胸,面無懼色,林經略你裝模作樣的嚇唬誰呢?
恐嚇和謾罵,決不是戰鬥!誰慫誰是孫子!
張武接了軍令,帶著人將趙敬高推到院門外。
趙敬高面露不屑,這點虛張聲勢的伎倆只要看破了,就沒什麼可害怕的。
不就是故意用這種形式,威脅自己改口麼?歷代史書上類似這種事多了。
還能真砍了自己不成?只要挺到最後,就會聽到刀下留人。
而後趙敬高被強行按在地上,轉頭就看到一把明晃晃的大刀。
刀斧交頸而不改其節,趙敬高還想著為了青史留名放幾句狠話,就見大刀毫不猶豫的砍了下來!
“臥槽!竟然來真的?”這大概是朝鮮國遠接使趙敬高人生最後一個瞬間的心聲。
崔五魁站在堂前,看著遠接使的首級,震驚的說不出完整話,“這,這,這”
兩國交兵還不斬來使呢,你林經略怎麼還能直接把友邦的使節砍了呢?
而後崔五魁又開始琢磨,林經略是不是歷史上第一個砍了友邦使節的人?
此刻從大堂深處陰影裡傳來了林經略的聲音,“崔行人你把這首級送過江去,什麼解釋都不用說,讓朝鮮國再換一個遠接使來交涉。”
作為一個老外交員,崔五魁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再來一個還說不攏呢?繼續砍了?
把令人厭煩的使節物理清除了,林泰來心情好多了,對著李如松笑道:
“我生平最恨這種無禮的行為!區區小藩邦竟然還不想行五叩三拜之禮,居然覺得行鞠躬禮就是給我面子了?
我真是不知道他們怎麼想的,反正我不想和不知禮數的蠢貨打交道!”
常服參見、側身而坐的李大將忽然覺得,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好燙
自己的言行是不是應該更加禮貌一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