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象乾當年在兵部幹過主事、員外郎、郎中,然後才外放升遷,正經的兵部出身官員。
將來個人發展肯定是往兵部靠,在資歷上更為順遂。
從三品右參政分守口北道,再往上一步就是宣府巡撫,宣府巡撫再往上就是宣大總督。
而如今在大明官場,坐堂管部兵部尚書一般都是由宣大、薊遼總督回朝擔任。
當到宣大總督就可以考慮升為坐堂管部兵部尚書了,就算是宣府巡撫也可以升任兵部侍郎。
王象乾個人發展的規劃大概就是以上這樣子,只要聽到分守口北道,就能推斷出來。
所以說當前這一步很關鍵,是邁向督撫封疆層次的最後一步。如果這一步走不好,就沒有後面了。
王司徒微微皺著眉頭說:“如今宣府那邊的情況比較複雜,水不深但卻有點渾。
在宣府鎮城裡,巡撫和副總兵走得近。而總兵又和駐守陽和的宣大總督關係近。”
林泰來很懂的說:“沒錯,更別說宣府還有巡按、萬全都司、戶部行司、刑部行司等等。”
反正朝廷在宣府的機構設定,那真的是疊床架屋,非常有大明特色。
宣府城可能是整個大明裡,除了都城之外,衙門和官員最為錯綜複雜的一座城。
遼東還知道都司、總兵不同城,巡撫巡按各管遼河一邊,而宣府卻都一股腦的都扎堆在宣府鎮城裡,一打起來就像是一鍋粥。
王司徒嘆口氣,請求說:“如果有可能的話,你巡閱邊鎮時,可否考慮選擇同去宣府?
畢竟你是奉旨巡邊,正經的欽差大臣,可以護送子廓前往宣府,幫他在宣府安安穩穩的立住腳。”
林修撰無語,自己的最新應許之地明明是大安東地區,怎麼都請求自己去宣府?
想了想後,林修撰反問道:“你確定讓我護送子廓去宣府,就能安穩?”
王司徒聽不明白:“跟著你怎麼就不安穩了?那幫邊臣誰還敢不賣巡邊欽差的面子?”
林泰來如實答道:“寧遠伯世子想拜託我,弄一下宣府巡撫。”
王司徒:“.”
蛋疼了,這可就蛋疼了!你林泰來行事為什麼總是這麼花裡胡哨的!
如果王象乾跟著林泰來去宣府,豈不就成了同夥?
一個右參政初來乍到的剛上任就想弄巡撫,怎麼可能安穩得了?
如果弄不成,林泰來大不了跑回京城往翰林院一躲,外邊巡撫奈何不了他。
可是王象乾這個駐地就在宣府的右參政,又能往哪跑?
林泰來開誠佈公的說:“情況就是這麼情況,你再考慮考慮?”
王司徒猶豫了一會兒說:“要不然,你先去宣府火併。而子廓先請假在家,等後面看情況再去上任?”
這也不失為一種穩妥的做法,萬一林修撰在宣府搞砸了,沒到任的王象乾還有機會換地方。
林泰來答話說:“那我再考慮一下,要不要去宣府。其實按照我本意,是想去遼東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