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修撰差點就說出一句友盡絕交的話——李都督你說這些之前,不先找個鏡子,照照你爹?
“實話說了吧,我想去遼東看看,在建州那裡畫個圈。”林泰來說。
李如松沒法,只得亮出了最後的底牌:“許守謙和吏部的趙南星是同鄉。”
林修撰:“!”
李如松繼續說:“按照官場升遷規則,宣府巡撫下一步就可以當兵部侍郎,許守謙以後做尚書也不是沒可能!”
“你早說啊!那我再考慮考慮。”林泰來答道。
李如松說:“如果你真想去遼東看看,隨時歡迎你去!不差這一次機會!”
送走了李如松,忽然又見王司徒打發了人過來傳話,說是長子王象乾抵京,所以今晚設下家宴,請林泰來過去一起聚聚。
其實在老王家這兩代進士裡,歷史上功名成就最高的人就是王象乾,一直到崇禎初年還活著,八十幾歲高齡還當著了會兒薊遼總督兵部尚書。
王象乾的身體就是這麼好,從現在起,還能繼續為大明工作四十年,值得培養使用。
不過王象乾近幾年一直在外地做官,林泰來到了京師也見不到人,現在總算是能碰上了。
來到王家,在僕役引領下,林姑爺直入後堂,就看到已經有三人在堂上敘話了。
除了王司徒和資深御史王象蒙,另有一個從未見過的中年人,肯定就是王司徒的長子王象乾了。
再細看,這王象乾臉型清瘦,就是慈眉善目的,似乎不像是歷史上的邊鎮大帥氣質。
林泰來站在門口,笑眯眯的看著王象乾,等著對方上前來見禮。
王象乾無奈的苦笑,只能起身行禮道:“見過姑父。”
自己在象字輩排行第二,四十五歲的人了,差五年就是半百,卻得喊一個二十二歲的陌生人為長輩,真是沒地說理。
林泰來一本正經的虛扶道:“賢侄免禮!自家人不須客氣!”
都落座後,林泰來問道:“賢侄進京要選官麼,若需姑父幫忙,儘管說話!”
王司徒笑著插話道:“他官職已經任命了,但仍然可能需要你協助。
這次官職對他而言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怎麼小心都不為過。”
長輩之間對話,小輩就不說話了。
林泰來便又對王司徒問:“願聞其詳,需要我出什麼力?”
王司徒介紹說:“子廓這次被任命為山西右參政分守口北道。”
子廓就是王象乾的字,如果是不熟悉明代官制的,聽到他這個官職只會一頭霧水。
其實這個官職和山西沒有一文錢的關係,只是借了個山西的名字。
在大明這叫借職,類似的還有遼東官員借用山東名字,南直隸官員借用浙江名字。
而口北道其實就是宣府,分守口北道右參政,意思就是負責宣府地區民政事務的從三品道臺。
道臺駐地就在宣府鎮城,和宣府巡撫、宣府鎮總兵、萬全都司都指揮使、監軍太監在一個城裡。
林泰來若有所思的說:“所以賢侄要去宣府上任了麼?”
熟悉官場規則的立刻就明白,王象乾將來的路線規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