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得如今蘇州城痛失海洋,而我這樣遠見卓識之人陷入困境,可能要花費十年時間來糾正他的爛工程!”
王十五:“.”
她忽然覺得手裡的毛筆重逾千斤,一想到對面看信的人是海瑞,就感到寫不出來夫君那種囂張的語氣。
知道夫君最近因為吳淞江通海專案受阻而不爽,但這麼直接的遷怒於海瑞,是不是太勇了些?
又聽到林泰來輕描淡寫的說:“最後加一句,就說我明年就要去南京了,準備當面責問他,叫他養好身體等著我。”
王十五又感到,自己對夫君確實可能不夠了解。
這時代的人們一般沒有長期休假的習慣,除非異地路途遙遠。
所以過了幾天後,林大官人就恢復了正常生活節奏。大體上就是早晨去府學簽到,到了下午就去守備署視事。
這日林大官人進了府學明倫堂,掃視一圈後,看見了王衡和李鴻坐在角落。
便驚奇的說:“我都結完婚了,你們還在府學?”
轉學二人組:“.”
你結婚和我們在府學這兩件事之間,有什麼必要關聯嗎?
林大官人嘆口氣:“你們已經連續三次會文是六等了,怎麼還不肯離開府學?
我已經很久不動武了,你們還要我怎樣,才能把你們趕走?”
王衡怒氣衝衝的說:“如果離開府學,我們又能去哪裡?”
林大官人拍案道:“你早說啊!我就能給你們指點一條路子!”
這時候,崔教授走了進來,正準備講經。
林大官人舉著手,朝著崔教授叫道:“是不是該向國子監推薦貢生了?我們府學是不是可以推薦兩個?”
崔教授點頭道:“確有此事。”
說起當今學校生員的出路,最好的當然就是考中舉人,這是所謂的清流正途。
但中舉機率畢竟太小了,朝廷又給了其他出路。比如每年可以推薦生員,送到京師國子監去讀書,稱之為貢生。
但這條出路比起舉人算是差多了,一般預設規則是按年資排序,讓在校年頭最長的人去國子監,也算是給老生員一個安慰獎。
只有那些對科舉考試完全絕望的秀才,才會想著去國子監混一個監生出身。
林大官人提議道:“正好今日到校人多,就把貢生的名額定下來吧!”
眾人就看向一個五十多歲的柳姓老生員,在校生裡這位入學最早,如果按照預設規則,就該他當貢生去國子監了。
柳姓老秀才猛然站了起來,長嘆道:“罷罷罷,功名如夢,這鄉試我不考了!我去國子監混一個出身!”
話音未落,卻見一隻大手按住了柳姓老秀才的肩膀,硬生生地把他又按回了座位上。
“不,你不想去國子監。”大手的主人林泰來如是說。
柳老秀才:“.”
另一個五十出頭的老秀才下意識的問道:“那我呢?”
林泰來非常肯定的答道:“我相信,你一定也不想去國子監。”
在林大官人的銳利目光下,眾士子按照年資,一個個表示都不想去國子監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