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上級指示的軍官更是已在軍中層層宣傳,讓需要寫信回家,卻又不識字計程車兵提前找人代寫,以免事到臨頭,各級政委、識字士兵忙不過來。
士兵是朝廷重點照顧的物件,郵票、信封、信紙製作好了以後,第一時間就派發到了軍營,經過前期的宣傳和準備,每名士兵都有急須寄出的完整書信在各級政委的手中,當信箱一到,政委們便將按州、郡為標準綁好的一捆捆信件送到了信箱之前,直接交給專門在此等候的驛卒。
當政委們回營,對士兵們說信件已經寄走,明顯察覺到將士們的精神面貌為之一振,一封封看似薄薄的信件,卻寄託了每名將士濃濃的思鄉之情,想必等他們收到親人的回信,將士們的思鄉之情定會不藥而癒。
……
冀州作為楊侗的發家之地,河間、信都、博陵三郡是他當年安置軍屬的重點地帶,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當年計程車兵已經從普通士兵晉升為軍官,要麼在十大軍團擔任要職,要麼在邊關重地擔任守軍武官,長期在外作戰,很難回家一趟。
偶爾回家,也是來去匆匆。
信都郡蓚縣的楊柳村是一個軍屬之村,它緊鄰漳水和永濟渠,由於土地肥沃,加上軍中待遇豐厚,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好日子。
經過多年征戰,紮根於此的將士們陸陸續續退役回家,也有一些將士戰死沙場,時至今日,全村上下只有張氏的兒子還要軍中服役。
張氏有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家立業,長子一家響應朝廷召集,已經自立門戶,因為他識字,被村民推舉為副村長,和村長一起義務看管村中義倉;次子在第五軍擔任一名校尉,所以她跟著次子的妻兒一起住,雖然兒子和兩個媳婦都很孝順,日子也好。可她十分想念已有兩年沒有回家的次子,擔心哪一天會收到兒子的骨灰,她去漳水放鴨子的時候,時常對著奔騰漳水發呆。
這一天,年邁的張氏一如往常在漳水邊放鴨子,剛把鴨群趕到河邊,就看到長子跑來,遠遠的大喊:“娘,老二來信了。”
“誰送的信?我要去謝謝人家,順便問問老二近況。”張氏喜出望外。
長子笑道:“娘,老二這次的信可不是同鄉送來的,而是驛卒派送。”
“是不是老二以權謀私?他對起得聖上和朝廷嗎?”張氏厲聲詢問。
他們母子三人本是齊郡流民,當年跟著很多流民躲避兵災,前去洛陽討生活;而當時,楊侗剛打贏滎陽之戰,受命北上,他為了掠奪人口,不僅賑濟了所有災民,還讓初出茅廬的楊師道將災民帶到北方安家落戶。
張氏知道要不是朝廷,他們一家人恐怕都要凍死、餓死在了洛陽,這份沉甸甸的活命之恩,張氏時刻沒忘,專門給楊侗立了生祠,三時五節供奉香火。次子每次回家都要千叮萬囑,讓他盡忠職守,勿忘聖恩。
作為軍屬,張氏也知道驛卒只能給朝廷送公文,如今聽長子說驛卒為次子送信,本能的認為次子以權謀私,做對不住朝廷的事情,一下子就惱火了。
“娘,您別生氣,老二並沒有做對不起朝廷之事。朝廷對全國驛站進行了改制,驛站現在不僅為朝廷派送公文,也為我們普通老百姓送信,而且價格極低,只象徵性的收一文錢。”長子安撫了母親,介紹道:“聖上重視軍人,向來是家屬優先,老二在軍中為將,想必他第一時間知道,所以給您寫了這封信。”
“真有這事?”張氏將信將疑。
“真有,縣令還專門下達命令,讓各村村長、各里里長回鄉宣傳,要是有人有需要,可以把信寫好,然後跟驛卒買郵票和信封;如果急著寄走,也可以去縣城投寄。”
“朝廷政策越來越好了。”張氏放下心來,迫不及待道:“快念給我聽聽!”
“孃親在上……”長子小心翼翼的撕開信封,掏出信紙,朗聲讀信。
信的內容通俗易懂,平鋪直敘,述說思念母親、妻兒之情,然後通報了自己近況。雖然沒有什麼華麗詞藻,可平白說語充滿了濃濃的感情。
“好,孃親很好,你媳婦很好,你兒子學習也好,家裡一切都好……”張氏淚流滿面,喃喃的回應著兒子的詢問。
長子見狀,連忙轉移話題:“娘,老二這信是四天前寄來的快信,要是我們現在給他回信,說不定信到洛陽軍營的時候,他還在洛陽,能及時收到我們的回信。”
“寫,我們現在就回家,讓你弟媳、侄兒也聽聽,然後給老二寫信。讓他盡忠職守,保家衛國,家裡不用他擔心。”張氏哽咽道。
如此溫情一幕,同樣在大北南北各處發生,收到遠方親人來信的人軍人家屬、官員家屬、商旅家屬,莫不喜極而泣。
一封封承載濃濃親情、友情、愛情的書信,被各方驛卒辛辛苦苦的送到終點站,透過他們的辛苦付出,使大隋千千萬萬個家庭充滿了歡聲笑語。
與此同時,兩項風潮被帶動了起來,一是訂報,由於《半月談》是獨家獨營的刊物,刊登的內容除了政令,還有人物、詩文、法制、醫術、防災等等專欄,每上專欄都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受眾面極廣,使黃牛黨能夠翻倍售賣,而今,《半月談》不僅標了價錢,還在驛站開放續訂點,如果一次性訂一年,價錢又會低一些,這也使得有需要的人,蜂擁續訂。
二是集郵,集郵免稅是楊侗一時興起罷了,當冷靜下來之後,大家都否決這項制度,因為大家都認為這是給驛卒謀不法之利的大空子,要是驛卒對著一套套郵票砰砰砰的蓋上印章,然後以九成稅賦的價格賣給百姓,百姓絕對會買,真要這樣,朝廷損失的不僅是巨大的稅賦,還會製造出一大批腐敗分子,若是否決了手持郵票齊全的百姓,不給他們免稅,那麼朝廷就落人口實,也因此,集郵免稅的設想遭到了遺棄。但因為郵票畫質好,個個人物頭像栩栩如生,深受人們的喜愛。再加上九成以上的郵票是十二生肖,人物郵票只佔一成,物以稀為貴之下,民間自發自願的收集起了這些名臣大將的郵票,一些人甚至掏錢去驛站購買整套郵票收藏、送人。
隨後幾天,隨著名臣名將郵票停止發行,洛陽頓時掀起了瘋狂收集浪潮,名臣名將的郵票水漲船高,身價暴漲,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
而且這風氣被《半月談》專門當新聞來寫,從而使這套郵票的收集熱潮向大隋各郡縣蔓延,整個大隋都掀起了令人震驚的集郵之風。受此影響,十二生肖也進入收藏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