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隋第三世 > 第868章:戰略大轉移

第868章:戰略大轉移 (第1/3頁)

推薦閱讀: 離思殤

李元吉來到武德殿御書房外,有侍衛向天子李淵稟報,不久,一名宦官出來行禮道:“殿下,聖上請您進去。”

李元吉快步向御書房內走去,李淵的御書房十分寬闊,儼如一座宮殿。

此時的御書房,李唐王朝的十幾名重臣已聚集一堂,除了領兵在外的竇軌,相國劉文靜、裴寂、陳叔達、蕭瑀、豆盧寬、李神通俱在,另外還有太子李建成、李孝恭,以及各部尚書、侍郎等大臣。

李元吉向眾人點頭示意,上前躬身行禮,“兒臣拜見父皇。”

李淵看到兒子亂髮如茅草,衣上沾滿泥水,便知他剛到成都,臉色不由得柔和了許多,“皇兒一路辛苦了,賜坐。”

立時有宦官給李元吉抬來一張鋪了軟墊的椅子,李元吉正要彙報抄家情況,明白李元吉用意的李淵一擺手,道:“嚴查惡霸的情況稍候彙報,我們繼續商議隋朝之事。”

李元吉心中雖然有些失落,但也看出朝廷這是為新一輪的隋唐之戰進行戰略部署,他也想從中獲得一定的軍權,因此迅速整理了自己的心態,暫時將自己將要彙報之事放下。坐下之後才注意到殿內掛了一幅巨大的天下地圖,兵部尚書趙慈景就站在地圖前。

李淵目光轉向趙慈景,“趙尚書繼續吧。”

趙慈景是李淵的女婿,因為上次兵部官員無辜被李元吉抓捕,還鬧出了人命,一怒之下要辭職,李淵為了安撫他,便讓他當了段時間的‘京兆尹’,入蜀之後,李淵又把他調回了兵部,官升尚書之職

“微臣遵命!”趙慈景用木杆指著地圖道:“根據我們收得的最新情報,在我大唐邊境的隋軍主要分兵七路,一路是裴行儼,他是在楊侗打敗了吐蕃和吐谷渾聯軍之後,接管了隋朝最精銳的第一軍團,兵力共計五萬人,他目前的位置是在以吐蕃、吐谷渾、党項、白蘭羌之地建立起來江源郡郡治永治城,若是東進,即是我大唐汶山郡,不過汶山郡山勢縱橫,不利騎兵衝鋒;第二路是駐軍於臨洮的第九軍,人數亦是五萬,主將是薛萬徹、王伏寶,這是由原第三、第九、第十軍拼湊起來的軍隊,暫時還恢復不到原有戰力;第三路則是漢陽、河池之交的堯君素,他的軍隊只有兩萬人,以郡兵為主,主要是防止晉王北上,攻打大散關一帶,確保關中西部的安全,這是一支以防守為主的軍隊;第四路是主管漢中西部的第七軍,主將是尉遲恭,兵力亦為五萬;第五路是漢中東部的第六軍,主將是薛萬均,兵力亦是五萬;第六路是夷陵方向的第十軍,目前正處於重組的狀態,據我們探聽到的訊息稱,這是一支以步卒、水師為主的軍隊,兵力為六萬人,由李靖、杜伏威統率。也就是說,楊侗在兩朝邊境,部署了二十八大軍,加上郡縣之兵,少說也有三十萬人左右。”

說到這裡,趙慈景著重提示道:“這六路大軍,對我大唐威脅最大的無疑是後三路。漢中方向的第六軍、第七軍不僅沒有進行大規模調整,而且針對複雜的益州地形,天天在米倉山、大巴山訓練新戰術,另外還動用十萬異族奴隸,開鑿米倉山、大巴山,將米倉道、洋水道北部平整加寬,這些寬闊平整官道的修建,為隋軍南下,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至於夷陵第十軍,則是在訓練水陸之戰,顯然是打算沿長江西進,以避開難行的峽道。”

“稍等一下!”李元吉打斷了趙慈景的介紹,問道:“剛才趙尚書說隋軍有七路,但現在只介紹了六路,另外一路呢?”

趙慈景雖然極為厭惡殘暴的李元吉,但他是個公私分明的人,不會把個人好惡帶到公事中來,聽到李元吉詢問,便到將木杆指向了大巴山東部,房陵、西城、通川、巴東四郡之交,“第七路就在這裡,這是獨孤卿雲、獨孤彥云為首的北鎮軍,據張士貴將軍回報,這支軍隊極有可能投靠了隋朝,雖無確切情報,但是從獨孤氏兄弟擁有隋朝爵位,以及楊侗容許他們在境內活動,即可看出北鎮軍與隋朝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且他們又與我大唐為敵,所以將之歸入隋軍、隋朝盟軍均可,他們所在的位置極為關鍵,可以隨時進入巴東郡,為隋朝第十軍開啟入蜀門戶。”

李元吉有點明白了,他對李淵說道:“父皇,照趙尚書這麼一說,北鎮軍對我大唐的威脅似乎更大一些。”

李淵冷哼一聲:“皇兒說得沒錯,從楊侗目前的部署來看,他就是用北鎮軍為楔子,只要這支軍隊開啟門戶,第五、第六、第七路軍即可輕而易舉的殺入蜀中平原。”

“難道我們就這樣被動捱揍?沒有想過主動出擊?”李元吉問道。

“我們雖然有二十萬多大軍,但都以新兵為主,分守各處要道之後,我們其實已經無兵可派。”李淵臉色十分難看,李唐王朝現在的軍隊一分為二,一部隊歸李世民所有,另外一部分才是朝廷的軍隊,他本想將李世民控制在成都城,讓朝廷大將去接管宕昌方向的軍隊,誰想李世民不僅自己逃了,連帶妻兒也悄悄帶走,使自己徹底失去了壓制他的手段,不過李世民也不算太過,依然使用朝廷派去的官員,認可朝廷對地方財政的掌控。

他的態度十分明顯,就是不想讓朝廷干涉他的軍事,對於朝廷不合理的軍事行動,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李淵固然十分憤怒,但也沒想去征伐李世民這個逆子,一是不想便宜大隋,二來是朝廷的軍隊還不如李世民的多。

李元吉沉吟片刻,又說道:“隋朝去年一年佔領了青、徐、荊、揚四州,民心尚未徹底歸附,且加上隋軍大舉離開,我們能否效仿北鎮軍,派支軍隊去這些地方搞破壞?這樣既可以消耗隋朝的國力,又能使隋軍疲於應命,從而為我大隋爭取到恢復的時間。”

李淵看了李建成一眼,淡淡的說道,“太子,你來告訴元吉吧!”

“兒臣遵命。”李建成眉頭微微一皺,父皇以前要麼稱自己為大郎、建成,要麼是皇兒、成兒,‘太子’之稱固然顯得很正式,但從‘太子’、‘元吉’之稱,即可聽出了親疏之別,他也不知父皇為何對自己越來越冷漠,但現在顯然不是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

他對李元吉說道:“元吉有所不知,隋朝雖然調走了主力之師,冀、幽、並、雍、涼、兗、豫、青、徐、荊、揚等地並無大規模的主戰之師,但根據我們這些年來的一一探查統計,發現各個郡縣皆有維持地方秩序、清剿土匪流寇的郡兵,這些郡兵與我大唐不同,既不屬於兵部、也不屬於民、吏二部,由武部統一監管。而且這些郡兵每隔三年便有一次相互調動,避免長期駐紮一處。”

李元吉不解:“郡兵乃是雜役,為何要調動?”

“這是為了防止郡兵長期駐紮一地,在監管不到位的地方盤剝百姓,形成遊離於律法之外的犯罪團伙,這與官員避開本郡、屆滿換地的制度一模一樣。”李建成說道。

李淵接話道,“拋開立場不論,楊侗小兒做事確實是點水不漏,連人心都算到了。不過難道他就不擔心這些郡兵心生埋怨?”

“父皇有所不知,這些郡兵的軍餉可不低,洛陽、大興、鄴城、涿郡、太原、江都這些大城和邊郡郡兵的軍餉是我大唐郡兵十倍,任務重的普通縣城郡兵是五倍,比較清閒的郡治郡兵則是三倍…主戰之兵的待遇就更好了…而且戰兵、郡兵家屬在隋朝比普通百姓少了兩成稅。”李建成苦笑道:“這麼好的待遇,即便被管得嚴一些,也有大把的人想要當戰兵和郡兵。”

向來沒有關注隋朝郡兵的李唐君臣聞言,莫不倒抽一口冷氣,李淵不可思議的看著李建成道:“楊侗哪來這麼多錢?而且據朕所知,隋朝的農稅本就不高,只有我大唐的五分之一,沒有農稅收入,何來這麼錢糧供養天下郡兵?”

郡兵不是軍隊,就跟衙役差不多,而通常情況下,衙役是不在朝廷品級之中的雜吏,餉錢多由縣令發放,一個不入級的郡兵都有這麼高的薪俸,這在李淵等人看來,楊侗腦子有病。

“父皇莫要小看這些郡兵,隋朝的郡兵都是從戰兵退役下來計程車兵,戰力十分兇悍,隋朝新佔之地之所以能夠迅速恢復生產,全賴這些郡兵在境內打擊土匪流寇、地痞無賴等不安分勢力所致,照隋朝的說法,兵部的戰兵負責殲敵主力,武部的郡兵負責第二次戰爭,而且將這些雜役納入正式體制後,俸祿一律由朝廷發放,既能避免地方官員從中謀利,又能使郡兵有了正當收入,不去為盤剝百姓、為害鄉里。而且有這些閒時訓練,用時打擊罪犯的郡兵在,任何一個郡縣都具備一定戰力,若是有敵人攻打,已經納入武部主管的郡丞、縣丞短時間內便可聚集一支強悍的軍隊抗敵。重要是這些郡兵乃是隋朝的預備之軍,若是戰兵在前方出現嚴重損耗,郡兵不用訓練就能立即投入到戰爭之中。”說到這裡,李建成又繼續說道:“而且也只有洛陽等大城和邊郡駐紮大量郡兵,像冀州、幽州、幷州、雍州這些早歸隋朝所有的地方,各縣郡兵多不過兩百,少的話只有百人。”

“養這些郡兵的錢糧從何而來?楊侗堅持得下去嗎?”李淵倒不是為楊侗擔心,而是他從李建成的介紹之中,看出了隋朝郡兵的好處,要是大唐也將之納入朝廷正式體制,大唐也能享受到李建成所說的各項好處,但關鍵還是錢的問題。

“商稅!”李建成說道:“這商稅不單是收固定店鋪的商稅,還收胡商的稅,胡商每次入關,都要把他們的貨物名稱、數量登記好,運到大興之後,商部根據這份名單徵收一成貨物抵稅,然後給胡商一張通行證,此證在手,胡商在隋朝任何一個地方都不用再去交稅。而且為了避免胡商賄賂關口登記的商部官員,把貨物少報,還作出了要為嚴格的規定,要是他們膽敢弄虛作假、賄賂官員,輕則沒收所有貨物,重則處死商隊之首,胡商冒著生命的危險,千里迢迢的前來中土賺錢,自然不會冒著人財俱失的風險去敗壞隋朝法度,若是邊關的商部官吏強行索賄,胡商既可以向當地刑、御二部舉報,也可以到商部中樞舉報;這樣一來,雙方都受到監督、雙方都受到重法的約束,從而形成胡商不敢賄賂、邊關官員不敢索賄的良好局面。”

看著眾人吃驚的表情,李建成苦笑道:“不說別本土郡縣的商稅,光是胡商上交的貨物價值,便足夠隋朝朝廷支付包括戰兵、郡兵的俸祿;更何況,官方供銷社手中還握有琉璃、青鹽、肥皂、茶葉、美酒英雄烈、紙書、紙張等貿易,很多東西只有供銷社售賣……當然了,隋朝最賺錢的生意還是源自武備方面,楊侗已經掌控了新的冶煉之術,他們淘汰掉的武器裝備對於周邊國度而言,依然是了不起的好裝備。東西突厥各部、吐蕃四國、西域各國、高句麗、新羅、百濟、南室韋、北室韋、粟末靺鞨、黑水靺鞨等國矛盾重重,有的甚至是世仇,眼見敵人從隋朝手中買到了好武備,生怕自己的軍隊打不過,也紛紛向隋朝購買。隋朝便是利用這些國家的矛盾,以廢棄的武備大賺特賺……另外,他們還佔領了倭國很多島嶼,利用倭奴採礦,每年每月都有大量的金銀銅運抵洛陽,可以說,隋朝現在最不差的就是錢,至於糧食的話,因為家家戶戶獲得一頭耕牛,或是一匹馬作為勞力,加上又有筒車、曲轅犁等等能夠增產的農具,所以幾乎年年豐收,一般百姓大多將餘糧賣給隋朝朝廷,隋朝收購的價格公道,而且商販也不敢在這些戰略物資上作文章。”

最新小說: 穿書後靠可愛拯救黑化男配 不宋 大捷 女主都和白月光he 團寵廚娘又美又颯 系統您在教我做事 福運崽崽三歲半,寵我的全都是大佬 風蝕黃沙 鬥靈劍神 儒戰 漠狼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大明:四哥造反,我打天下! 朱元璋的人生模擬器 種出一個太平盛世 漢中祖 大明發明家 永樂之盛 三國:從桃園結義開始 逍遙大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