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不聽話,索性滅了這些首領,雖然會給他說服牧民棄牧轉農的政策帶來一定困難,但從長遠來看,是有利無害。
這也是楊侗在對外政策上轉變和嘗試,要是將吐谷渾和党項改造得好,那麼,有漢文化痕跡的異族就要跟著倒黴了。
當然,楊侗知道太多侵略與被侵略的故事,知道一味武力鎮壓,從來都是佔據疆土的最下策方法。
在你強盛、敵人弱的時候,武力的確起到鎮壓之效,但沒有任何一個王朝能一直強盛,等國勢衰弱時,四周的異族必定趁勢而起,當初受到壓迫有多強烈,以後的反彈就有多麼強烈。
加強經濟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大融合,才是最佳的擴張之路。
“細封氏願意聽從聖人可汗一切安排。”
“費聽氏願意聽從聖人可汗一切安排。”
“……”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了開始,便有人接頭。
沒辦法,實在是被楊侗殺怕了,恐怕這些看上去硬也殺、軟也殺的皇帝一言不合就開殺。
關鍵是楊侗的態度擺在那裡,你不答應我也要佔領,答應也要佔領,你還能咋滴?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莫過於此。
而且隋軍本就強悍,兼且武器裝備幾近無敵,回頭看看自己,實力就剩一丁點不說,各部還人心渙散各有算計,形同一般散沙,這等情況下要是與楊侗作對,估計都不用他說話,所謂的同族就會甘願為楊侗的馬前卒,把他一家子的人頭恭恭敬敬的拿去邀功請賞。
“諸位識時務、知進退,朕相當歡迎,若是誰在未來陽奉陰違、居心叵測、挑撥離間,破壞朕的大業,那麼後果如何,朕也不知道。”楊侗這番說得很隨意,但聽得諸位酋長汗水直下,艱難的嚥著唾沫。
“當然了,一旦定居以後,朕會開設郡學、縣學,讓飽學之士教導孩童識文斷字,以後一樣能參與大隋科舉,前往大隋各地為官,只要有真本事,一樣可以出將入相。”
這一番言語,將各位酋長震到了。
參加大隋科舉,前往大隋為官…出將入相…可真正是戳中了他們的心坎了!
自古以來,在胡人眼中,中原王朝便是人間天堂!
這也是無數異族崛起之後,盡皆入寇中原的根本原因。然而中原的皇帝現在竟然說他們的子孫亦能學漢家先賢詩文典籍,然後前往大隋內地擔任官職,自此而後便能融入漢家,永世傳承下去……
這種誘惑,對於他們有著莫可抵禦的誘惑!
“聖人可汗,此言當真?”
“朕能夠優待霫人、羌人、突厥人,也能優待你們。”楊侗淡淡的說道:“自古以來,中原王朝都崇尚和平,唯有爾等入寇中土,掠奪我們的人口財富,何曾有中原王朝主動征戰過你們?要是你們成為大隋子民,有能力的子弟到大隋內地擔任官吏,一代以後誰管你是漢人、霫人、羌人、鮮卑人?只要讀漢學、說漢語、穿漢服、執漢禮、遵律法,那就是大隋子民!”楊侗說道。
“多謝聖上。”已經無路可選的各部酋長被畫出來的大餅激動地滿臉通紅。
“以上,是普通百姓的待遇,你們自然是不同的。只要你們配合得好,讓江源郡百姓儘快集中,朕也不會虧待你們,不但賜予你們大隋國籍,還將給予你們身份和地位,讓你們先一步入隋為官,讓你們得子弟接受最好的教育。”
眾人知道楊侗是要把他們調離江源郡,但卻滅不掉他們心中的興奮之情。
草原有什麼好的?不但要放牧,還得應付其他人的搶劫,要是遇上天災,大多數老人、小孩都熬不過。住進城多安全啊,不但沒狼叼他們的牲口,還沒有馬匪搶他們的女人和孩子。
至於禿著腦門的傳統,比命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