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已至秋,可是暑熱卻絲毫不減,天地間彷彿變成了一個大蒸籠,熱氣籠罩了整個辟雍館。
專門教授樂課的樂堂,在明堂宮的西南角,形制和明堂宮大殿一致,只是面積小了一些。和明堂宮大殿一樣,樂堂也是四面通風,只是此刻一絲風都沒有,四面用來遮擋陽光的輕紗幔帳都沉沉地垂在原地,彷彿也都被暑熱抽乾了精神。只有外面的鳴蟬,好像絲毫不受這暑熱的影響,還在賣力地聒噪。
樂課博士師歸環視了一圈周圍的一年生和二年生,見眾人都是無精打采。
一年生們這幾個月已經學習完了《帗》、《羽》、《皇》、《旄》、《幹》、《人》六小舞,這次樂課,師歸要帶一年生來觀摩二年生演練六樂中的《大武》,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六樂做預習準備。
師歸咳嗽一聲,要提振一下學生們的精神,便開口道:“諸君,在演練之前,我們來複習一下之前學習的知識。”
“何為樂德?”師歸問道:“姬曼請你來回答。”
姬曼道:“中、和、祗、庸、孝、友。此為樂德。”
“何為樂語?”師歸又問:“伯將你來回答。”
“道……誦……語……”伯將沒想到會被問到,苦思冥想了一番,也還是說得不全,最後只得窘迫地說道:“學生記不得了……”
師歸看了看伯將,道:“兮子你來回答。”
兮子道:“託物言志為‘興’,直言其事為‘道’,微言刺譏為‘諷’,以聲節之為‘誦’,發端為‘言’,答覆為‘語’。此為樂語。”
“何為六樂,其用為何?仲祁你來回答。”
人群中發出一陣竊笑,師歸抬眼掃視了一圈,笑聲消失不見了。
仲祁道:“《雲門大卷》用以祭祀天神;《大咸》用以祭祀地神;《大韶》用以祭祀四望;《大夏》用以祭祀山川;《大濩》用以祭祀大周始祖姜嫄……”說到這裡,仲祁看到對面坐著的子申不屑地撇了撇嘴,繼續道:“《大武》用以祭祀大周的祖先先賢。”
師歸點點頭,向眾人道:“諸君,當年周公作《大武》,既是為了昭顯武王的功德,亦是為了安定天下人心。這《大武》之樂中,蘊含有樂之至理,請大家打起精神,和我一起來感受它。”
師歸言畢,向仲祁點點頭,示意可以開始了。
仲祁起身,走到鼓師的位置上,敲響了演練開始的鼓聲。二年生們紛紛起立,來到樂師和舞者的位置,一年生們聚集到一側,給中央留出舞者起舞的空地。
天氣炎熱,這一番動作下來,學生們額頭上都冒出了細小的汗珠。姬搏虎身形高大,他被選做飾演武王的舞者,以彰顯武王的英武,他和另外二十多名舞者一起站在樂堂的北側,等候隨著音樂入場。
伯將無精打采地坐在瑟前,準備鼓瑟。他此刻只想快快結束這課程,回去美美地衝個涼水澡。
師歸見眾人都已就位,拖長了聲音道:“起——奏!”
細密的鼓聲響起,這段鼓聲很長,以示警戒之意。接著鍾、磬、琴、瑟、簫、笙等樂器一齊演奏。師歸聽得眉頭一皺,這莊嚴肅穆的武樂被演奏得有氣無力,師歸也不說話,只是用凌厲的眼神盯住演奏樂器的眾人。
第一段,王弟姬悵用徐緩悠長的節奏演唱歌詩《武》:
“於皇武王!無競維烈。
允文文王,克開厥後。
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
隨著演唱,舞者們手持彩繪的盾牌和玉製的武器從北面進入場中,眾人應該是巍然而立,以彰顯大周軍隊的雄壯,可是這炎熱的天氣讓舞者也打不起精神來,一個個站在那裡顯得鬆鬆垮垮。
師歸正待發作,卻聽到鼓聲鏗鏘有力,仲祁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敲鼓,在鼓聲的影響下,其他樂器的聲音也漸漸有了起色。受到音樂的影響,舞者們也有了氣力。
第二段,齊國公子不醜高聲演唱歌詩《酌》:
“於鑠王師,遵養時晦。
時純熙矣,是用大介。
我龍受之,蹻蹻王之造。
載用有嗣,實維爾公允師。”